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①通货膨胀是在纸质货币流通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纸质货币流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纸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退出流通,缺乏自动调节货币供给量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可以强制纸质货币进入流通并在技术上具有无限供给的可能性,这就使货币的供给大大超过对货币的需求,造成供给量过多,引起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紧密相关,但不等同。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并不一定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取决于诸多因素,非货币性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不能看作通货膨胀。另外,物价不上涨也并不是不存在通货膨胀,物价不上涨的货币供给量过多现象称作隐蔽性通货膨胀。
③通货膨胀是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如果出现普遍的,而且是持续的物价上涨,可以断定是向流通中投放了过多的货币,这就反证了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而因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原因引起的部分商品的价格上升,则不应视作通货膨胀。
④通货膨胀的不同时期,对物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通货膨胀初期,由于市场对货币具有一定的容纳能力,物价上涨现象并不明显。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社会公众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便会将多余的货币尽可能地转换成商品,社会购买力由此增加,物价呈上升趋势。通货膨胀严重时期,社会公众对货币丧失了信心,为减少货币贬值所造成的损失,开始抢购、囤积商品,从而使银行储蓄急剧下降,物价暴涨。
通货膨胀时,各种商品价格上涨程度也是不一致的。物价上涨最快的是那些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联系的消费品,以后才逐步波及其他商品。从地区看,货币集中投放地区物价上涨最快,以后逐步波及物价低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