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析)
布莱希特戏剧
正确答案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并形成了自己的演剧体系,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布莱希特在戏剧上的重要贡献是创立了“叙事剧”理论。他的戏剧美学思想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基本出发点是:戏剧必须起教育作用,不但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其艺术方法的核心是“间离效果”(一译“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有意识地在角色、演员和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他的角色的表演者,又是它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旁观者”,用探讨、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表演的事件。他要求导演让演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同样,他也让观众在思考上及美学欣赏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通过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使作品达到更高的美感教育作用。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单选题)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戏剧的()
(填空题)
“三大体系”是()先生提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一家之言,并不能涵盖所有戏剧和戏剧演出)
(简答题)
简述布莱希特“陌生化效果”论的要义。
(简答题)
布莱希特体系概述,特点及成就
(填空题)
间离的具体表现手法大致有四种: (1)把一系列()的场面组织在一起,以此取消传统戏剧中的悬念。 (2)运用(),对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论,或由剧中人直接向观众讲话,或由演员同观众展开辩论。 (3)在布景设计上经常采用()来说明剧情发生的时间,取消大幕,把舞台和。观众席一起打亮,当着观众的面换布景,并使技工出现在观众面前,使布景的支架和灯光器材裸露在观众面前,甚至在两场历史正戏间插入一般当前社会现实的戏。 (4)让演员意识到自己是在为观众演戏,演员不能化为(),要对角色保持一定距离,对角色持批判态度;甚至有时要演员高声说出舞台指示。 间离”这个词,又可译成“()”。创作者虽然对所需要表现的对象是了解的,但是在表现时,看起来是()的,这就叫“间离效果”。布莱希特说:“戏剧必须使观众惊异,而这就要依靠对热爱的事物加以()的技巧。”舞台上的间离效果,主要是由()造成。
(名词解析)
布莱顿学派
(填空题)
英国布莱顿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和(),代表作品为《鲸吞》和《玛丽珍妮的灾难》。
(填空题)
著名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其专著《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第一次提到了()这个概念。
(填空题)
在古希腊雕刻中,与普拉克希特列斯的宁静、抒情相反,()的雕刻则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