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步态是一种主体活动,以两下肢为主,是人体多部位多种活动协调形成的一种行为。如果身体骨骼、关节、肌肉或神经伤残,则会产生病理步态。精神心理因素对步态也有影响,可导致步态异常。分析步态类型有助于对疾病作出诊断,并决定如何使用矫形器、假肢之类的治疗措施。它是康复评定主要内容之一。
步态周期:是指以一足跟着地到同一足跟再次着地为止的连续性周期,称为总步态周期。包括站立期(StancePhase)和摆动期即举步期(Swingphase)。正常人站立期占60%~65%,摆动期占35%~40%。
病理步态(异常步态):产生异常步态的原因有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肌无力、感觉障碍、运动不协调等。常见的病理步态有减痛步态(见于下肢疼痛、患肢无力),跨槛步(见于足下垂),回旋步态(又称偏瘫步,见于足内翻),斜肩步态(见于双下肢不等长),股四头肌步态(见于股四头瘫痪、膝后伸,上身前倾),臀大肌步态(见于臀大肌瘫痪、躯干后倾、快步时步幅短缩),臀中肌步态(见于臀中肌瘫痪、患侧骨盆抬高、躯干向健侧摆),前冲步态(见于帕金森病和其他基底节的疾病),剪刀或交叉步态(见于大脑性瘫痪),酩酊或醉汉步态(见于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步态评定的目的是评定有无肢体残疾及残疾程度。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对比训练前后的步态变化,评定康复效果;对比安装假肢前后步态变化,评定假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