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延缓或者阻止疾病发生发展的策略称为疾病预防策略。根据疾病自然过程,将预防水平分为三级,即三级预防策略。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者发病前期预防。是指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疾病“易感期”的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是积极预防疾病的根本措施。包括个体预防和社区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或者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为防止或者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费用,改善疾病预后,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病例发现、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自我检查等方法实现。筛查是早期发现疾病的主要方法,要达到“三早”,就是要向群众宣传疾病的早期表现和有病早治的好处,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开发适宜的筛检方法与检测技术。
第三级预防又称发病后期预防,指在疾病的“临床期”针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及时有效地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残疾。对已经丧失劳动力和伤残者,通过功能康复、心理康复、家庭护理指导等,使患者尽快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
在三级预防策略中,一级预防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