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三
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正确答案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答案解析
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及时代背景
相似试题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情况: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情况:
(简答题)
2014年是中日友好邦交42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
2014年是中日友好邦交42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