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哲学
(简答题)

试论朱熹知行观理论价值

正确答案

中国传统知行观既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荀子、墨子等是唯物主义知行观的主要代表。其思想可概括为行先于知。老子、朱熹、王阳明等是唯心主义知行观的代表。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知先于行。与传统儒家的观点一致,朱熹的知行观主要强调的也是道德的践履问题,而不是认识的来源问题。朱熹在其知行观中,继承并且发展了程颐的“知先行后说”,提出知轻行重、知行互发并进的新观点。在朱熹看来,知与行自然不能合而为一,但可以通过真知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按照朱熹的真知思想,人若能格物穷理达到认识的高度灵明,明确把握性理而形成真知,真知必然、自然能将自身转化为现实实践,可是对于“真知何以必能真行”的理论问题,他也只是强调“真知未有不能行者,”知行并行,相资为用,认识到知行并举,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认识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据此规定实践的目的、计划和过程,指导实践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两种效果: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可使实践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遭到失败。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孙中山将自己的知行观称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孙中山沿用中国古代知行关系的范畴与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唯心主义知行观,提出了()、分知分行。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如何评价朱熹的理气观?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辩论需要知行合一,这就要求价值观、逻辑、知识及事例表里合一。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孔子和孟子构建理想的“王道”、“仁政”社会福利观的理论依据是()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罗尔斯的公民不服从理论只适用于享有共同正义观的民主社会。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怎样评价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知行合一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