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简要说明真实的作者、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在叙事文本中的关系?

正确答案

真实的作者即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人,所谓隐含的作者即真实的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出的自我。隐含的作者不是一个现实而具体的人,而是在整个作品中起支配作用的一种意识。真实的作者与隐含的作者的区别比较显豁,现实的作家总是处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关系之中其气质、个性都是极为复杂的,当作者进入创作过程时,作家便进入与日常现实生活不同的特殊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即隐含的作者。隐含的作者本身只能由读者来确证其存在、由读者发现并予以概括。隐含的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信念、感情和现实的作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甚至可能是相反的。叙述者则是隐含的作者所安排的,他操纵着故事的文本呈现方式,但又守制于隐含的作者,是隐含的作者在叙事文本中的代言人。叙述者和隐含的作者同样可以存在着观点和态度的分歧。《孔乙己》中的那个作为叙述者的小伙计说道:“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根据后面故事情节的推移,可以发现,这个叙述者的态度显然是可质疑的,读者甚至要质问这个叙述者本身是否存在一种人性的关爱。造成这种原因的便是那个隐藏在叙述者后面的隐含的读者。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论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把握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的关系?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的异同。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叙述者和隐含的作者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叙述活动的参与者中,与隐含的作者相对的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怎样区分作者、隐含作者与叙述者?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绪?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情况简要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叙述活动的参与者中,与真实作者相对的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真实作家、隐含的作家和叙述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