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2)互补性。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常住某地的居民对外界具有感知、感受或某种心理需求上的空白,另一地恰有可以弥补上述空白的事物。这个填补过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完成,而不能由任何其他信息渠道或方式来代替。这样的两个地方具有互补性。互补性产生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互补性是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3)替代性。替代性是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旅游目的地可以互相替代。互补性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互补的结果是旅游客流的形成;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质相同的旅游地之间,替代的结果是同一客源地客流方向的完全转移或者造成分流。
(4)可达性(或可进入性)。可进入性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指旅游地的交通状况。良好的可进入性的标准是“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具有互补性的旅游地之间要有通达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接待地要有游客停留的接待条件。旅游接待地不存在游客进入的自然或人为的障碍因素。如自然灾害、安全、对外政策等。
(简答题)
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如何产生?
(简答题)
阐述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单选题)
对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填空题)
旅游是因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的地域差异梯度力而引发的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种();()、()和旅游通道则为旅游的空间构成要素。
(多选题)
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与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
(单选题)
()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产生的制约条件。
(单选题)
下列属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一致的国家是()。
(单选题)
()提出的“主要城市间旅游流双向运动”模式,特别强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仅仅构成客源地,而且作为国际和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还发挥着许多不同的或互补的作用。
(简答题)
旅游者各个尺度的空间行为特征是什么?它们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路线设计和旅游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