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年一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A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C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单选题)
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填空题)
唐宪宗时,出现了一种汇兑文券,叫做(),或称(),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
在两次内战之间,独立派与平等派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独立派关于未来国家政治制度的方案反映在他们制订的()中。
(单选题)
20世纪20—30年代,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出现大改组,日本在华经济势力的变化最大,主要反映在对华贸易和()
(单选题)
在两次内战之间,独立派与平等派围绕未来国家政治制度等问题展开了斗争,平等派的主张反映在他们制订的()中。
(单选题)
下列国际组织和局面的出现,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哪两大趋势()
(单选题)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包括()①封建国家由于政治、军事需要的考虑②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③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④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单选题)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有一段誓词:“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问胞,为了子孙,血战到底!”誓词反映的情境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简答题)
材料四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俄国。不过,此时的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最初的打谷机是马拉的),而农奴的劳动却可以一文不费。既然机器完成的工作农奴同样可以完成,为什么要花这份冤枉钱呢?材料四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