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题干)

本题共计 6 个问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简答题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家是谁?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正确答案

航海家:迪亚士;“无形之手”: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黄金热”的推动;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商路危机: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加速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解析

简答题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政策:“闭关锁国”;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传统礼教的束缚。

答案解析

简答题
4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正确答案

创办福州船政局;创建海军;创建相关的新式学堂(马尾船政学堂)等。

答案解析

简答题
5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欧洲为中心。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答案解析

简答题
6

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

正确答案

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闭塞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