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社会保障学(本)》
(简答题)

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正确答案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
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
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会保险的对象只是城镇劳动者,没有覆盖全体公民。
(2)初步调整时期(1957—1966)
调整重点(目标):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起来
(3)停滞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①社会保障的统筹工作停止
②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
③影响了社会保险保险资金的积累
(4)恢复时期(1976—1986)
2.改革时期
(1)第一阶段(1986~1993)
改革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
改革的重点内容:国家责任得到适当控制和调整,改变单位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 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
(2)第二阶段(1993~1997)
以1993.11.1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
1996以来:国务院作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并部署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
1997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地区的试点和探索走向全国统一的制度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三:
①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998.3)
②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③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全民并让所有国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一个单元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社会优抚和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始于20世纪60年代。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无论是社会保障思想还是社会保障实践,均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中国孔子的大同社会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和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佛教基督教教义等,其实构成了当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渊源。在社会保障实践方面,追溯早期历史,在西方有救苦济难的宗教慈善,中国则有历代王朝的救灾济贫措施。进入资本主义初期,由于要求劳工自由流动、自由聘用及土地买卖所导致的流民,承担并规范相应的救济行为便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英国1601年颁布“济贫法”为标志,以及此后多个欧洲国家仿效建立相应的济贫制度,成了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可忽略的措施。不过,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则是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逐步壮大起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并因其显著地化解了劳资冲突、造就了德国的强大,迅速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仿效。此后,又经历1935年美国颁布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率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1955年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发展纵向角度考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当一个国家处在低收入国家行列时,社会保障通常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补救国民生计的工具,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收入分配,但调节的范围与程度却十分有限;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便不再是雪中送炭式的补救性制度安排,而是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很自然地成为国家发展的追求目标;当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的核心使命则升华到促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让人民享有平等、自由和尊严的生活。从国际横向比较角度考察,也可以发现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凡是追求社会公平并想获得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备的国家,通常都是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反之,凡是不重视社会保障或者社会保障制度残缺的国家,通常也是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排斥与社会对抗相对严重的国家。尽管也有个别国家例外,但上述现象确实在发达国家与新型工业化国家中具有普遍性,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日益呈现出这种普遍性。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无论是社会保障思想还是社会保障实践,均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中国孔子的大同社会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和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佛教基督教教义等,其实构成了当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渊源。在社会保障实践方面,追溯早期历史,在西方有救苦济难的宗教慈善,中国则有历代王朝的救灾济贫措施。进入资本主义初期,由于要求劳工自由流动、自由聘用及土地买卖所导致的流民,承担并规范相应的救济行为便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英国1601年颁布“济贫法”为标志,以及此后多个欧洲国家仿效建立相应的济贫制度,成了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可忽略的措施。不过,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则是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逐步壮大起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并因其显著地化解了劳资冲突、造就了德国的强大,迅速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仿效。此后,又经历1935年美国颁布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率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1955年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发展纵向角度考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当一个国家处在低收入国家行列时,社会保障通常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补救国民生计的工具,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收入分配,但调节的范围与程度却十分有限;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便不再是雪中送炭式的补救性制度安排,而是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很自然地成为国家发展的追求目标;当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的核心使命则升华到促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让人民享有平等、自由和尊严的生活。从国际横向比较角度考察,也可以发现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凡是追求社会公平并想获得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备的国家,通常都是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反之,凡是不重视社会保障或者社会保障制度残缺的国家,通常也是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排斥与社会对抗相对严重的国家。尽管也有个别国家例外,但上述现象确实在发达国家与新型工业化国家中具有普遍性,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日益呈现出这种普遍性。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无论是社会保障思想还是社会保障实践,均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中国孔子的大同社会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和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佛教基督教教义等,其实构成了当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渊源。在社会保障实践方面,追溯早期历史,在西方有救苦济难的宗教慈善,中国则有历代王朝的救灾济贫措施。进入资本主义初期,由于要求劳工自由流动、自由聘用及土地买卖所导致的流民,承担并规范相应的救济行为便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英国1601年颁布“济贫法”为标志,以及此后多个欧洲国家仿效建立相应的济贫制度,成了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可忽略的措施。不过,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则是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逐步壮大起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并因其显著地化解了劳资冲突、造就了德国的强大,迅速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仿效。此后,又经历1935年美国颁布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率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1955年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发展纵向角度考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当一个国家处在低收入国家行列时,社会保障通常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补救国民生计的工具,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收入分配,但调节的范围与程度却十分有限;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便不再是雪中送炭式的补救性制度安排,而是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很自然地成为国家发展的追求目标;当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的核心使命则升华到促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让人民享有平等、自由和尊严的生活。从国际横向比较角度考察,也可以发现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凡是追求社会公平并想获得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备的国家,通常都是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反之,凡是不重视社会保障或者社会保障制度残缺的国家,通常也是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排斥与社会对抗相对严重的国家。尽管也有个别国家例外,但上述现象确实在发达国家与新型工业化国家中具有普遍性,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日益呈现出这种普遍性。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国实行的是()种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