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简答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需要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并加强立法让哪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我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们追求“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境界。这表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观点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包含《文化生活》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时下中国道德的力量正在强劲涌动着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伸臂去接坠童的“最美妈妈”,护在伤者身前挡住车流的“最美女孩”,不收盲人出租车费的“最美的哥”,放弃了学校期末考试去北京义捐骨髓的“最美大学生”……他们的义举不仅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也诠释着人性的真善美。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创造“最美”人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求真、求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华民族是有许多崇尚家庭美德的古训。下列选项属于家庭美德名言的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⑤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⑥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哪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