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宝洁公司和一次性尿布
宝洁(P&G)公司以其寻求和明确表达顾客潜在需求的优良传统,被誉为在面向市场方面做得最好的美国公司之一。其婴儿尿布的开发就是一个例子。
1956年,该公司开发部主任维克·米尔斯在照看其出生不久的孙子时,深切感受到一篮篮脏尿布对家庭主妇的烦恼。洗尿布的责任给了他灵感。于是,米尔斯就让手下几个最有才华的人研究开发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的想法并不新鲜。事实上,当时美国市场上已经有好几种牌子了。但市场调研显示:多年来这种尿布只占美国市场的1%。原因首先是价格太高;其次是父母们认为这种尿布不好用,只适合在旅行或不便于正常换尿布时使用。调研结果还表明,一次性尿布的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正处于战后婴儿出生高峰期。将婴儿数量乘以每日平均需换尿布次数,可以得出一个大得惊人的潜在销量。宝洁公司产品开发人员用了一年的时间,力图研制出一种既好用又对父母有吸引力的产品。产品的最初样品是在塑料裤衩里装上一块打了褶的吸水垫子。但1958年夏天现场试验结果,除了父母们的否定意见和婴儿身上的痱子以外,一无所获。于是又回到图纸阶段。
1959年3月,宝洁公司重新设计了它的一次性尿布,并在实验室生产了37000个,样子相似于现在的产品,拿到纽约州去做现场试验。这一次,有三分之二的试用者认为该产品胜过布尿布。行了!然而,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新产品质量。为此要进行的工序革新,比产品本身的开发难度更大。一位工程师说它是“公司遇到的最复杂的工作”。生产方法和设备必须从头搞起。不过,到1961年12月,这个项目进入了能通过验收的生产工序和产品试销阶段。公司选择地处美国最中部的城市皮奥里亚试销这个后来被定名为“娇娃”(Pampers)的产品。发现皮奥里亚的妈妈们喜欢用“娇娃”,但不喜欢10美分一片尿布的价格。因此,价格必须降下来。降多少呢?在6个地方进行的试销进一步表明,定价为6美分一片,就能使这类新产品畅销,使其销售量达到零售商的要求。宝洁公司的几位制造工程师找到了解决办法,用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把生产能力提高到使公司能以该价格在全国销售娇娃尿布的水平。
娇娃尿布终于成功推出,直至今天仍然是宝洁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它表明,企业对市场真正需求的把握需要通过直接的市场调研来论证。通过潜在用户的反映来指导和改进新产品开发工作。企业各职能部门必须通力合作,不断进行产品试用和调整定价。最后,公司做成了一桩全赢的生意:一种减轻了每个做父母的最头疼的一件家务的产品,一个为宝洁公司带来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新财源。(资料来源: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从宝洁公司尿布成功开发的案例谈谈企业市场营销调研的重要性。宝洁公司是如何进行市场调研的?
正确答案
一次性尿布虽然不是宝洁公司最先开发的产品,但该公司却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认识到了该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其它品牌的产品不能畅销的根本原因。于是根据调研所了解的有关资讯对该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使之符合市场要求,并设法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期望价格,从而使一次性尿布终于成为具有方便、卫生和经济等诸多优点且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特征的畅销产品。
宝洁公司开发一次性尿布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深入了解消费需求、适应消费需求的过程。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现代市场营销“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价格把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消费者”的本质,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营销以消费需求为中心,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讲求企业长期合理利润的基本精神。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宝洁公司为其拥有的不同的美发护发产品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晶牌,在中国市场上,该公司拥有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宜和伊卡璐等五大品牌。宝洁公司采取的商标策略是()
(单选题)
国际营销企业通过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产品时确定某种内部转移价格,以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就是()。
(判断题)
某拖拉机公司以前向橡胶和轮胎公司采购所需轮胎,现决定自己办厂生产轮胎。这就实现了前向一体化。
(判断题)
美国杜邦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往往把价格尽可能定高,以后,随着销量和产量的扩大,再逐步降价,这家公司采用的是撇脂价格策略。
(判断题)
美国杜邦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往往先把价格尽可能定高些,以后,随着销量和产量的扩大,在逐步降价,这公司采用的是撇脂价格策略。
(判断题)
公司最直接的竞争者是那些同一行业同一战略群体的公司。
(简答题)
派克钢笔:全球一体化 派克钢笔厂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简斯维尔,该厂专门生产书写笔具,在全世界这一行业中最为出名。它的产品远销154个国家,派克也自认为在“高档书写笔具”这一市场中首屈一指.1982年1月,彼特逊出任派克公司总经理和最高行政官。那时公司正在努力奋斗,以全球销售为主要对策,企图振兴公司。彼特逊更希望派克钢笔能成为书写工具行业里的“万宝路”。 当时市场正发生着变化,日本人已经开始通过批发商销售价廉物美的一次性用笔,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其他品牌的钢笔也各自扩大了销售,使派克笔的总市场占有率陡然降至6%,而派克笔却仍然运用原有销售渠道,继续在百货公司的文具店销售其优质名牌笔。即使在这些店里,派克笔的市场地位受到了克劳斯公司产品的排挤。 彼特逊一到就行动起来,他裁减人员,把生产线从500条减至100条,稳定了生产秩序。他还下令对主厂房全面整修,使其面目焕然一新。著名的奥格威和马瑟被雇佣来专门负责派克在全世界的广告宣传。 组成营销部的三位经理也来到了公司,他们都具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尤其是国际市场的营销经验。理查德·斯瓦特是书写笔具部门的营销副总经理,曾在全世界宣传了3M公司的形象。他把营销计划的种种问题传授给公司的经理们。书写笔具广告负责人是杰克·马克斯,他曾组织过吉莱特公司的雪尔肯斯护发用品的世界性宣传。卡洛斯·戴·纳罗来派克公司后任全球营销规划经理,他也很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就这样,全球一致的营销策略被获准通过。 从1984年初开始,派克公司发起了一场全球性销售运动,在运动中要求一切都应有“同一模样、同一声响”的特色,所有计划都由总部制定,每一项同销售有关的工作都要标准化,这是对一种普遍有争议的概念的大规模试验。有些国际公司还非常积极地学习派克的经验。 但是,在世界各地用同样方法销售派克笔的观念却没有被派克众多的子公司和分销`点所接受。他们认为笔的功能一致,但市场却各不相同。比如,法国、意大利人喜欢高档自来水笔,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却喜欢圆珠笔。在有些市场上派克可以摆出一副清高超脱的姿态,但在别的市场上它却只好委屈地在价格方面进行竞争。 派克总部向所有市场指出:“派克笔的广告(包括各种型号和样式)一律以共创策略和定位方法为基础。全世界广告采用的主题为:‘请您用派克书写。’广告将使用相似的版面和照牌图像,所用字体也将统一采用获准的派克徽记,材料将统一提供。”地方宣传的灵活性被完全排除在外。 结果很快就见分晓了,先是生产方面出问题,价值1 500万美元的新厂老停工。成本提高了,次劣产品数量多得令人无法忍受,内部矛盾突出,董事会开始把矛头指向全球一致化这一策略。1985年2月,全球化试验结束,这一计划的大多数策划者不是离开了公司就是被公司辞退。1986年1月,派克笔厂书写分部以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批派克的国际经理和伦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简答题)
派克钢笔:全球一体化 派克钢笔厂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简斯维尔,该厂专门生产书写笔具,在全世界这一行业中最为出名。它的产品远销154个国家,派克也自认为在“高档书写笔具”这一市场中首屈一指.1982年1月,彼特逊出任派克公司总经理和最高行政官。那时公司正在努力奋斗,以全球销售为主要对策,企图振兴公司。彼特逊更希望派克钢笔能成为书写工具行业里的“万宝路”。 当时市场正发生着变化,日本人已经开始通过批发商销售价廉物美的一次性用笔,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其他品牌的钢笔也各自扩大了销售,使派克笔的总市场占有率陡然降至6%,而派克笔却仍然运用原有销售渠道,继续在百货公司的文具店销售其优质名牌笔。即使在这些店里,派克笔的市场地位受到了克劳斯公司产品的排挤。 彼特逊一到就行动起来,他裁减人员,把生产线从500条减至100条,稳定了生产秩序。他还下令对主厂房全面整修,使其面目焕然一新。著名的奥格威和马瑟被雇佣来专门负责派克在全世界的广告宣传。 组成营销部的三位经理也来到了公司,他们都具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尤其是国际市场的营销经验。理查德·斯瓦特是书写笔具部门的营销副总经理,曾在全世界宣传了3M公司的形象。他把营销计划的种种问题传授给公司的经理们。书写笔具广告负责人是杰克·马克斯,他曾组织过吉莱特公司的雪尔肯斯护发用品的世界性宣传。卡洛斯·戴·纳罗来派克公司后任全球营销规划经理,他也很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就这样,全球一致的营销策略被获准通过。 从1984年初开始,派克公司发起了一场全球性销售运动,在运动中要求一切都应有“同一模样、同一声响”的特色,所有计划都由总部制定,每一项同销售有关的工作都要标准化,这是对一种普遍有争议的概念的大规模试验。有些国际公司还非常积极地学习派克的经验。 但是,在世界各地用同样方法销售派克笔的观念却没有被派克众多的子公司和分销`点所接受。他们认为笔的功能一致,但市场却各不相同。比如,法国、意大利人喜欢高档自来水笔,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却喜欢圆珠笔。在有些市场上派克可以摆出一副清高超脱的姿态,但在别的市场上它却只好委屈地在价格方面进行竞争。 派克总部向所有市场指出:“派克笔的广告(包括各种型号和样式)一律以共创策略和定位方法为基础。全世界广告采用的主题为:‘请您用派克书写。’广告将使用相似的版面和照牌图像,所用字体也将统一采用获准的派克徽记,材料将统一提供。”地方宣传的灵活性被完全排除在外。 结果很快就见分晓了,先是生产方面出问题,价值1 500万美元的新厂老停工。成本提高了,次劣产品数量多得令人无法忍受,内部矛盾突出,董事会开始把矛头指向全球一致化这一策略。1985年2月,全球化试验结束,这一计划的大多数策划者不是离开了公司就是被公司辞退。1986年1月,派克笔厂书写分部以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批派克的国际经理和伦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