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简答题)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怀揣着全新的生活诉求和绚丽的青春梦想,在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打拼着。但他们的“寻梦”历程并不顺畅: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上学等现实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道鸿沟一时难以逾越。 如果你是政府发言人,请你对上述情况谈谈政府会采取哪些政治举措来解决上述问题。

正确答案

(1)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搞好管理与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利益。
(3)政府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生产,提高农民工收入。
(4)政府要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
(5)政府要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答案解析

本题为一道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背景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论证问题的能力。审读设问主体是政府。可知是运用有关政府的知识解答。审读材料可确定政府的有关知识即工作宗旨原则、政府职能等最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考点:有关政府的知识。
点评:本题是措施类问题。
回答怎么办此类问题
一是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作为支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知识,说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理由。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如今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怀揣着全新的生活诉求和绚丽的青春梦想,在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打拼着。但他们的“寻梦”历程并不顺畅: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现实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道鸿沟一时难以逾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在新生代农民工跨越“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鸿沟”中有所作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材料三: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其中,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4%~5%的经济增长。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材料三: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其中,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4%~5%的经济增长。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材料三: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其中,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4%~5%的经济增长。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正在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的生活创造空间。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够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到十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转型发展发挥作用的途径有() ①农民转为市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增加、消费扩大,结构优化 ②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增速加快 ③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建设投入增多,经济规模扩大,经济发展 ④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农村现代化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化有利于() ①拉动投资增长 ②发展外向型经济 ③扩大内需市场 ④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④全民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正在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的生活创造空间。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够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到十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转型发展发挥作用的途径有() ①农民转为市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增加、消费扩大→结构优化 ②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增速加快 ③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建设投入增多→经济规模扩大→经济发展 ④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农村现代化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