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目的:
1.测定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
2.追寻污染源--监督管理控污染
3.收集、积累数据-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
4.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
1.监视性检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
2.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合研究监测)
按监测介质分类:
1.大气污染监测
2.水质污染监测
3.土壤和固废监测
4.生物污染监测
5.生态监测
6.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其它)
特点:
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监测对象: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时序性);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基本原则: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
质量保证:
(1)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2)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3)完整性:测量数据与预期的或计划要求的符合程度;
(4)可比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得的测量数据与处理结果要进行比较研究;
(5)代表性
技术进展:
(1)化学、物理技术
(2)生物监测
(3)生物技术
(4)环境监测网络
(5)环境监测新技术的发展3S技术的发展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