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经济管理具有两重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一个是社会属性。
(2)农业经济管理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一面,由生产力的水平和社会化程度来决定的特性,我们把它叫做自然属性。比如,传统农业的管理只能用传统的办法来管理,自给自足、家庭生产。现代市场农业的管理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现代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必须走向社会化。
(3)农业经济管理也有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面,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来决定的特性,我们把它叫做社会属性。这里讲的主要是,农业的管理在经济方面,要由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来决定。比如,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实行土地公有、集体劳动、集体分配,农民家庭只是一个生活单位。目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保留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建立了集体和农民家庭双层经营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家庭既是一个生活单位、又是一个生产单位。农业经济管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农业经济管理有两重性,是因为农业生产过程有两重性。农业再生产过程,一个方面是“人与自然”的结合过程,也就是物质的再生产过程,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合等,要求在组织管理等方面,与之相适应;另一个方面,农业再生产过程也是人与人的结合过程,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比如,生产资料(土地、农机具等)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等。因为农业经济管理是应农业经济活动的要求而产生的,农业经济管理是为农业经济活动服务的,所以,农业经济活动的这些要求,必然要反应到农业经济管理上面来。这就产生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管理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要为经济基础服务。所以,从这个理论上来说,农业经济管理必然会有两重性。
(5)农业经济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两个基本职能,这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和正确维护和调节生产关系。这两个基本职能是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与两个基本职能相匹配的具体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
(6)社会主义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特点。从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理论可以看出,就自然属性而言,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农业经济的管理没有什么区别,由生产力的水平和社会化程度而定。所以,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力的管理上,应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生产力高低的区别,不互相排斥,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我们可以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以色列、英国的温室设备,种质和农业生产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然而,就社会属性而言,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则有了本质的区别。总的讲,我们仍然要坚持农业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仍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方针或调整原则。农村的土地,仍然坚持公有制,即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在经济组织形式上,仍然坚持“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而且长期不变;在农民与农民的关系上,仍然坚持“互助合作”的人与人的关系原则。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在分配原则上,仍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7)学习与研究农业经济管理两重性的目的是:从自然属性来说,是尽可能的借鉴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从社会属性来说,主要是在生产关系改革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