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电影中的许多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正在于通过电影艺术的手段,具体、细致地把时代生活真实地呈现在银幕上。在这方面,夏衍的电影剧作是反映3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成就的典型代表。夏衍是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其拍摄的《狂流》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在这部影片中,夏衍的电影剧作创作的那种质朴、严谨、简洁而视觉感鲜明,特别是对环境的视觉表现在剧作中地位的重视等特点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以夏衍为代表的这种带有比较明显的写实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他1933年根据茅盾的小说改编的《春蚕》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部影片通过视觉化的细节和环境处理与蒙太奇电影思维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富于表现力的电影语言来体现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与夏衍不同,另一部分左翼剧作家则更注重引进积极的浪漫主义,使之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结合。田汉从20年代开始从事电影创作,他最初的电影观念和电影创作都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从20年代末期他的艺术思想开始转变,他彻底清算了自己过去的艺术观点,转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革命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能代表田汉创作特点的影片是《三个摩登女性》,这也是最早一批左翼电影之一。革命现实主义在他的创作中实际上更多地是表现为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方法。在艺术观上,他有直面人生的勇气,敢于揭露社会黑暗。但他更强调的是要反映时代前进的方向。所以,他的作品中更多地洋溢着一种充沛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情调。这与他早年注重主观表现的电影观是有一定联系的。这类影片都力图在时代和社会的尖锐冲突中直接展现主题,而不是着力于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因此其作品戏剧性因素强烈,富于波澜起伏。田汉的创作即兴性较强,主要关注的是内容的合理性而不是结构的严谨。
(简答题)
如何看待夏衍和田汉30年代的不同创作风格?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如何看待夏衍和田汉30年代的不同创作风格?
(简答题)
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填空题)
1934年“电通”公司拍摄的《()》是袁牧之第一次涉足电影创作。《()》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是袁牧之世界观和艺术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30年代电影的代表作。三部影片在题材、情节、类型和风格等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但它们都凝聚了袁牧之对当时都市生活的深入透彻的观察和忧国忧民的悲愤激情。
(单选题)
他是世界著名语言学家著有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在二三十年代创作的声乐作品将歌词口语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他是()
(填空题)
从2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电影艺术逐步形成了一套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它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这种传统称为“()”。“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取代。中国电影传统的形成是与当时的()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这一点在当时()、()等人为代表的电影创作主潮中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填空题)
以夏衍为代表的带有比较明显的写实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他1933年根据茅盾的小说改编的《()》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与《狂流》着眼于“天灾”相比,《春蚕》对“丰灾”的揭示站在了更高的境界上。
(简答题)
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上有何不同?
(简答题)
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单选题)
美籍俄裔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曾经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过一首中国题材和风格的音乐剧作品()在抗战时期国统区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