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第二回至第四回所描写的周进和范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
(1)周进从小参加科举考试,考到六十多岁了,还不曾考中一个秀才。因为没有功名,又没学会谋生手段,生活十分穷困,还受人百般侮辱。所以到省城贡院去参观时,不觉悲从中来,一阵心酸,就一头撞在号板上,口吐鲜血,差点送了老命。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科举制度下封建知识分子可悲的命运和空虚的灵魂。
(2)范进二十岁应考,考了二十多次,五十多岁了,弄得面黄肌瘦,头须花白,也不曾考中。最后一次应考,范进又冻又饿,形同乞丐。幸而遇上有相同经历的周学道主持考试,中了个相公。后来挣扎着到省城考试,考完回家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家里连早饭米也没有,被迫把一只生蛋的母鸡抱到集上去卖。接到中举的报帖,高兴万分,竟然先是“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后来灌醒过来,竟高兴得发了疯。
周进、范进的故事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是何等深。而考取后既无学问,又无人品,更说明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的悖理。
(简答题)
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试析范进中举故事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简答题)
《儒林外史》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试举例说明。
(简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儒林外史》是怎样揭露批判科举制的?
(简答题)
以曹操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
(简答题)
以第三折为例,分析《赵氏孤儿》是如何组织戏剧冲突的?
(简答题)
试以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
(简答题)
以武松的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简答题)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题)
试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在神鬼怪异的故事中反映现实的社会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