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B代表英国。英国最早开始并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领先于世界,使其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和德国成为技术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导致英国生产技术与市场力下降,加之后起的美国、德国的市场竞争,因而其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明显下降。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0-192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爱国运动,实业救国、倡导国货运动的促进;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提供较好的客观环境。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
原因:新中国实现国家独立;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加强,技术引进与消化;科技发明和技术自主创新的推动;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材料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0-192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单选题)
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单选题)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载:“从1573年起,大帆船定期地横跨太平洋,把中国青花瓷通过这一航线带到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和秘鲁。在这场交易中,秘鲁商人是用以安第斯矿上挖掘的大量白银换取中国瓷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简答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的作者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说:“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簇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二: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担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大国的崛起》 材料三: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简答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的作者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说:“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簇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二: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担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大国的崛起》 材料三: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简答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的作者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说:“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簇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二: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担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大国的崛起》 材料三: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