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简答题)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思想?

正确答案

中国新思想:工商皆本思想
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5~18世纪”中国思想界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联系这一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结合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变化主要有工商皆本思想及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5~18世纪在思想观念上欧洲变化巨大、中国变化较小的根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