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历史学
(简答题)

唐代民间俗乐中,“曲子”和“变文”是怎样的两种音乐形式?

正确答案

由于唐代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在社会的下层,民间俗乐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曲子”和“变文”是当时民间俗乐的主要形式。
“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的民间歌曲形式。它是前代长期积累下来的汉民族传统音乐与从西域传人的音乐在社会上的遗留。它一经流入都市,很快得到市民和文人的喜爱。尤其是到了唐代,曲子更为兴盛,它那朗朗上口的特点使市民百唱不厌,使文人们纷纷填写曲子词,使民间歌手、乐工对其选择、加工、定型。因此,这种新颖的长短句形式逐步向更高的艺术形式发展。《敦煌歌辞总编》共收入唐、五代的曲子词约1300多首。曲子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当时人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子佛教语汇。佛教中“转换旧形名‘变’”,所以佛教塑像、画图均称为“变”。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了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就称为“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叫“变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
变文所讲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
1)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思想等佛教经义的变文,如《昭莲变文》、《维摩诘经变文》、《地狱变文》等。
2)讲说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世俗性变文,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李陵变文》、《董永变文》等。
目前在敦煌藏经洞仍保存着我国最早的说唱本子。但更重要的是唐代变文在我国民间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说唱音乐形式在唐代以完全确立。当时民间流传的说唱音乐称为“()”,它以讲说故事为主,中间夹用歌唱。又佛教为了宣传教义,从南北朝以来就开始把经文和叙事歌曲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被成为“变文”的说唱形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隋唐时期民间俗乐有哪些?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民间俗乐首先是郑、卫、宋、齐等封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繁荣起来的,所以后来就用“郑卫之音”或“郑音”来作为俗乐的代称,又称“()”。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到宋代发展为“俗乐字谱”,到了明清则发展成为“()”。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唐代管理俗乐的机构称为“()”,宫廷教习、管理音乐的场所,相当于皇家音乐学院。唐玄宗又设“梨园”,专习法曲,以演奏为主。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是唐玄宗时宫廷内训练俗乐乐工的机构,对唐代歌乐乃至后世戏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相沿成习,戏曲界因之被称为“梨园行”,戏曲演员被称为“梨园子弟”。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郑卫之音的民间俗乐,节奏活泼、表情丰富,与宫廷雅乐的“和平静穆”形成鲜明对比。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竭力主张维护旧的礼乐制度,认为(),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隋唐五代的绝、律诗体和长短句的词都是在民歌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应属于曲子一类。诗人们最初是按民歌小调的格调填写新词供艺人们演唱,但原来的诗词又常由教坊乐工和民间艺人重新配曲演唱的,则称为“()”。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隋唐九、十部乐和坐、立部伎(隋唐宫廷燕乐)都属于民间俗乐。常用乐调包括七宫四调,即所谓“燕乐二十八调”,亦称“()”。每宫包含宫、商、羽、角(属于新音阶,相当于古音阶徵音为宫的角调,亦称“徵角”)四种调式。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