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轻微咳嗽,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如图,两次检查时间相距8小时,最可能的诊断为( )
A双下肺肺炎
B军团菌肺炎
C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D支原体肺炎
E过敏性肺炎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患者女,3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1年余,间断伴有发热,院外考虑“哮喘”,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间断口服泼尼松,仍反复咳嗽和喘息,有时咳出白色黏液栓样物,咳出后感觉症状缓解。多次给予“抗生素”治疗,疗效亦不显著。体检:喘息貌,呼吸稍急促,约26次/min,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间,双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胸片示肺部散在浸润病灶,呈游走性;胸部CT提示肺气肿及近端支气管扩张症。霉菌变应原速发性皮肤试验阳性;血清总IgE浓度(>1000ng/ml)升高。
(单选题)
患者女,3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1年余,间断伴有发热,院外考虑“哮喘”,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间断口服泼尼松,仍反复咳嗽和喘息,有时咳出白色黏液栓样物,咳出后感觉症状缓解。多次给予“抗生素”治疗,疗效亦不显著。体检:喘息貌,呼吸稍急促,约26次/min,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间,双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胸片示肺部散在浸润病灶,呈游走性;胸部CT提示肺气肿及近端支气管扩张症。霉菌变应原速发性皮肤试验阳性;血清总IgE浓度(>1000ng/ml)升高。
(单选题)
患者女,3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1年余,间断伴有发热,院外考虑“哮喘”,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间断口服泼尼松,仍反复咳嗽和喘息,有时咳出白色黏液栓样物,咳出后感觉症状缓解。多次给予“抗生素”治疗,疗效亦不显著。体检:喘息貌,呼吸稍急促,约26次/min,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间,双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胸片示肺部散在浸润病灶,呈游走性;胸部CT提示肺气肿及近端支气管扩张症。霉菌变应原速发性皮肤试验阳性;血清总IgE浓度(>1000ng/ml)升高。
(单选题)
患者男,50岁,以间断发热,伴咳嗽,喘息1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3年。体温38.5℃,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双上肢感觉减退,双手掌肌肉萎缩,双下肢皮肤可见网状青斑。胸部CT检查见双肺多发斑片状及网格状阴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骨髓检查以成熟嗜酸粒细胞为主。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1×109/L,嗜酸粒细胞计数>20%。肌电图为双上、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右下肢皮肤活检为真皮浅层至深层间质见多量散在或灶性分布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单选题)
患者男,50岁,以间断发热,伴咳嗽,喘息1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3年。体温38.5℃,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双上肢感觉减退,双手掌肌肉萎缩,双下肢皮肤可见网状青斑。胸部CT检查见双肺多发斑片状及网格状阴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骨髓检查以成熟嗜酸粒细胞为主。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1×109/L,嗜酸粒细胞计数>20%。肌电图为双上、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右下肢皮肤活检为真皮浅层至深层间质见多量散在或灶性分布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单选题)
患者男,50岁,以间断发热,伴咳嗽,喘息1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3年。体温38.5℃,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双上肢感觉减退,双手掌肌肉萎缩,双下肢皮肤可见网状青斑。胸部CT检查见双肺多发斑片状及网格状阴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骨髓检查以成熟嗜酸粒细胞为主。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1×109/L,嗜酸粒细胞计数>20%。肌电图为双上、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右下肢皮肤活检为真皮浅层至深层间质见多量散在或灶性分布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单选题)
男性,70岁,慢性咳嗽、咳痰14年,多为白黏痰,每年发作3个月左右,近半年来出现上二、三层楼气短,为明确诊断而就诊。查外周血白细胞为7.5×109/L,分叶72%,淋巴26%,嗜酸2%,尿常规正常。为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单选题)
患者男性,58岁,咳嗽、发热1周,无痰中带血,无胸痛,血白细胞升高,X线胸片如图,最合理的诊断是( )
(单选题)
女,37岁,轻微咳嗽3个月,咳少量粘痰,伴发热、盗汗,皮肤Kveim试验阳性,胸片双肺门阴影增大,双下肺小结节影。见图。患者肺活检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为30%,首先应采取的治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