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

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

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原因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其中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并未提到;B项干扰较大,但是材料中“弃捐于世”一句说明儒术是被抛弃的地位;C项在材料中无法看出,也不可能是材料想要说明的问题;D项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33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战国策》不是系统的编年史,也不是某个作者一时一地所作,而是由()时期刘向受诏整理、汇编而成。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下图为战国时期的稽下学宫。刘向在其《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一书中。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战国”之名源自西汉刘向编纂的《战国策》,请问《史记》中划定的“战国”起始时间是什么?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当代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两千年前刘向校勘、定本、定名的《战国策》内容大同小异,说明什么?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由西汉时的刘向把战国是楚国的诗歌编制而成的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