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
(简答题)

如何认识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论。

正确答案

要点:王守仁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心中,“心外无物”,而心就是理,心的本体是“良知”,因而,“良知”一旦与物接触,就会产生物欲,邪念,一般人的良知常被被物欲,邪念所蒙蔽,而要想除掉邪念,恢复本心,必须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即“致良知”,因此,教育的根本就是“存其心”、“求其心”、“守其心”、“明其心”,即保存,培养先天固有的“良知”,克服邪念和人欲,所谓“致良知之外无学矣”。
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与朱熹的“存天理,无人欲”的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途径和手段不同,朱熹提倡读圣贤书,王守仁主张自我体验,主张“格心”、“内求”。在当时充满偶像崇拜的时代,王守仁敢于独树一帜,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对于冲破理学的禁锢,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王守仁认为教育目的是(),其理论基础是“致良知”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如何认识王守仁“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原则 。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的主要见解和主张。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有哪些主要见解和主张?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王守仁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有()。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黄炎培谈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其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