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医学
(简答题)

预防暴力行为(冲动、伤人、毁物)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识别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征兆
危险因素:
无令人舒适安静的环境,如:地方不整洁、过冷过热、嘈杂不安、拥挤、挤、阴暗与光线不足、隐私受侵犯、标识不清或者等候时间过长。危险的环境,如:没有安全的房间分隔暴力冲动的患者、家具容易移动或动或不固定、观察困难、只有一个出口、无呼吸急救设备、无闭路电视、门不能上锁、有限的就诊配额或者只身为患者检查、评估、咨询患者/家属因素,如:焦虑、急迫、知识缺乏、信息不通畅、有精神病性病性症状(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缺乏自知力、有不法动机、药物滥用、面子受损、被歧视感、期望失落、对高昂医疗费用的不满工作人员的因素,如:性别(男性较女性易受攻击)、年龄(年龄小者较者较年龄长着易受攻击)、态度(态度差者较态度好者易受攻击)、经验缺乏、不了解病情(尤其是精神症状)
征兆:在暴力行为出现前,个体通常会出现激动、坐立不安、恶言相向、向、目露凶光、步步紧逼、双唇颤抖、玩弄手指、大叫、握紧拳头或采取保护姿势等征兆。
(2)采用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确定患者危险等级
(3)针对攻击风险Ⅰ级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沟通关系,获得信任;任;接纳、理解、尊重患者。密切观察,遵医嘱对症治疗;向患者家属、朋友做好宣教,多鼓励支持患者,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4)针对攻击风险Ⅱ级患者:防冲动,安置在重症监护室,遵医嘱使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降低激惹性,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获得安全感,降低对抗性
(5)针对攻击风险Ⅲ级患者:设置标识,必要时专人陪护,密切观察暴察暴力/攻击行为征兆,时时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如幻听、妄想、意识障碍),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让对方坐下来;转移环境,选择一个安静、整洁、安全的环境;给对方一杯温水或者凉白开;如果对方不反感,可以选择恰当的肢体接触;旁观者及时劝阻)
(6)针对攻击风险Ⅳ级患者:遵医嘱实施保护性约束,24小时专人看护,看护,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降低激惹性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对有暴力、自伤行为的患儿,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下列哪些措施,可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女,23岁,大学生,1年前车祸致大脑外伤,昏迷一周,术后身体逐渐恢复,但经常无故发脾气,冲动毁物.自私不讲理。最可能的诊断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如果病人有暴力危险,下列护理措施哪项不恰当()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既往是否有暴力行为史是预测是否发生暴力行为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先兆行为不包括()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以下关于暴力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以下校园暴力行为中,最常见的形式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以下不能用于暴力行为预测的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