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医学
(简答题)

《伤寒论》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有哪些内容?学习本篇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伤寒论•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共七条原文,按内容分为瘥后劳复证和瘥后遗证两节。
(1)瘥后复证,是指伤寒大病初愈,原证已基本消失,由于调摄失宜而使旧病复发,或又出现某些新病者。具体分为阴阳易、劳复、更发热、食复四证辨治。
①阴阳易是指伤寒大病初愈,正气未复,余邪未尽之际,因犯房事而使病情复发加剧者;仲景治用烧裈散导邪外出。(392条)
②劳复在大病初愈之际,因妄动强力劳作,而致病情复发者。若余热复聚,留扰胸脘,热壅气滞者,治用枳实栀子豉汤清热除烦,行气调中。(393条)
③瘥后发热大病新瘥,失于调摄,而更发热者,则当平脉辨证而施治。若脉浮,恶寒发热,其邪在表者,宜发汗解表法;若脉弦,往来寒热,其邪在半表半里者,法当和解,用小柴胡汤;若脉沉实,但热不寒,或日晡潮热者,则属阳明里实,治宜攻下。(394条)
④瘥后食复大病新瘥脾胃正气未复,若因饮食不节,强食求饱而致复发者。食复轻者不必服药,只需适当节制饮食即可;重者可予健脾消食法,如健脾丸、保和丸等方皆可相机选用。(398条)
(2)瘥后遗证:是指伤寒大病将愈或初愈,原病主要证候已减轻或消失,由于调护不当而遗留某些证候久久不除者。具体有湿热壅滞、水气内结证,脾肺虚寒喜唾证,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证。
①湿热壅滞、水气内结证原文395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伤寒大病之后,病势虽减,但仍有湿热壅滞于里,水气内结下焦不行。临床必见小便不利,腰以下肿甚,如双下肢膝、胫、足跗皆肿,按之陷而不起,或大腹肿满,或胁下痞坚,或大便不爽利,烦渴,舌苔黄腻,脉沉实有力等。此属湿热壅滞之实证水肿,祛邪务尽,遵“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之原则,用牡蛎泽泻散逐水泄热,软坚散结。
②脾肺虚寒喜唾证原文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伤寒三阴寒证虽愈,但脾肺阳气未复,不能摄津布液,则寒饮上泛,故患者时时口中泛唾痰涎稀沫,且久久不愈。必伴见口淡不渴,畏寒怯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缓弱等虚寒征象。“胸上有寒”,是对本证脾肺虚寒病机的概括。该证病轻势缓,故宜理中丸温脾暖肺,散寒化饮,以取缓效;若病重者,亦可改丸为汤剂。
③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证原文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伤寒大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元气俱伤,观其形则见神疲体倦,虚弱消瘦;闻其声则语音低怯,气短息微等,此即虚羸少气之状。又因胃之气津两伤,津伤不能润降,气虚无力和降,加之余热内扰,则胃虚气逆,故病者常有逆气上冲之温温欲吐感,亦可见噫气不除,或哕逆频频等。患者还可伴见发热或低热不退,汗出较多,心烦口渴,少寐,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虚数等。总之,本证是伤寒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胃虚气逆所致。故治宜竹叶石膏汤清热和胃,益气养阴。
仲景在伤寒六经病证治之后,专列阴阳易瘥后劳复病篇,讨论瘥后复证、瘥后遗证的辨治尤有深意,不仅开拓了外感病辨治的新领域,详述伤寒大病后诸证的具体辨证论治,对临床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而且提示医者临床必须重视对疾病后期的调养护理,只有将合理的调护与有效的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和巩固疗效;同时还告诫患者在疾病后期,应注意慎养调摄,例如劳逸结合、节制饮食、禁忌房事、避免外邪侵袭等,才能防止瘥后劳复证和遗证的发生,而促使病体的完全康复。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在病证后期调护过程中,防止因劳复病是指()、()、()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少阴病篇有哪几种下利证?其主治方剂各是什么?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原文:“大病差后,劳复者...。”()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病证后期护理,其内容包括()、()、()和防止用药复病。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张景岳阴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的范畴里包括下例哪些内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杂病篇所论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太阳病篇中有哪些以心下痞为主症的证候?其病机和证治有何不同?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在病证后期的护理中,防风邪复病应做到()、()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