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历史学
(简答题)

试述荀况对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理论认识。

正确答案

荀况对待分工和独立工商业的态度和孟子的主张相似。但他从更广大的范围并以更为明确的形式论证了社会分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荀况认为,农、工、商各业都是维持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必要的,它们彼此也是互相依存的。有了社会分工,就可使“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荀子·王制》)。
荀子还突破了只从粟或粟帛来理解财富的自然经济观点,把园艺、经济作物、采伐渔猎产品以及工、商财富都到入社会财富的总量中。认为富国不仅要五谷的产量极其丰足,还要使“瓜桃枣李”,“荤菜百蔬”、“六畜禽兽”、“鼋鼍鱼鳖鳝鳇”、“飞鸟凫雁”、“昆虫万物”、“麻葛茧丝”、“羽毛齿革”等,都达到“有余足以食人”、“有余足以衣人”的地步《荀子·富国》)。他认为富国还要使手工业发展到能够“足械用”,商业发展到能够“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王制》),并且发展远途贸易和国际贸易,使“北海”的“走马吠犬”,“南海”的“羽翮齿革曾青丹干”,“东海”的“紫珐鱼盐”,“西海”的“皮革文旄”都能流入中国内地,使中国人民“畜使之”、“衣食之”、“财之”和“用之”(《荀子·王制》)。他说的富国,显然不是在一种闭塞、隔绝的自然经济环境下,只靠农桑来富国;而把社会分工和交换的作用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述孟子对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理论认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荀况的富国之学。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析荀况对学习过程的分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析荀况对学习过程的分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斯密的分工和交换学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历史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是荀况提出的一个范畴,兼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多方面的意义。儒家诸子都有较强烈的社会意识,而荀况更从群体和社会的角度对人类的学习和教育作了考察。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墨子提出尚同主鄕理论基础是关于国家、政治的起源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韩愈和荀况的教师观。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