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始创于隋朝,至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僚的主要方法。唐朝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秀才等。常举的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二为乡贡。应考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义,比较容易;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又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因之最受重视。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由礼部主持。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经阶级基础。
(简答题)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单选题)
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能准确反映唐朝科举制度特点的是()
(判断题)
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唐朝。
(单选题)
唐朝科举制度中明经考察()。
(单选题)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中,除了进士之外,学子比较热衷的是()。
(单选题)
唐朝科举中最受重视,容易取得做官资格的是()。
(单选题)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单选题)
唐朝科举考试方法中的策问是从()射策发展而来的。
(填空题)
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