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代荆浩《笔法记》:造型“二病”。有形之病:即画上的安排布置失宜,此类毛病是可以发现,可以涂改的。无形之病:即气韵凋丧寄予物象而又无形,无法涂改的。“二病”理论进一步强调画家的自身修养,气质对绘画的决定作用。
②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用笔“三病”板刻结:1.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骗(衣字旁)不能圆浑也;2.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3.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者也。“三病”是说绘画用笔的具体理论,从反面指明了绘画用笔的正确要求。
③元代饶自然《绘宗十二忌》:章法“十二忌”即十二病对三病的-扩展和深入。1.布置迫塞(章法拥塞,令人透不过气来);2.远近不分;3.山无气脉(山石来去的脉络交代的不清楚);4.水无源流(水口交待不清,泉水出现得太突然);5.境无夷险(境界平板缺少变化);6.路无出入;7.石止一面(画石缺乏立体感;8.树少四技(树枝一般人只画出左右方向的枝杆,谁于表现向前后伸展的枝杆);9.人物伛偻(人物画得弯腰驼背);10.楼阁错杂(建筑物的布置没有透视感,并且缺乏合理的布局);11.滃淡失宜(用墨的浓淡不得法,欠协调);12.点染无法(包括用墨的点染失调)。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山水画创作时应注意的诸多技巧问题。
④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修养“五俗”格俗,韵俗,气俗,笔俗,图俗
⑤清代松年《颐园论画》:论画与名利。于今学画之士,每有躁急求名,求人赞好之病。如此心急自喜,断难肯下苦功,往往画到中途,已暗升退懒之念,此等习气务宜勇改,不但画品不高,实有关福寿,戒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