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一个民族之思想变迁,盖因其历史为主要背景,世界各民族以印度民族之消极思想最为奇特,向往来世而不重现实,对时间观念认为是苦,这种思想在印度各宗派,不论正统或外道甚为明显,佛教既为印度宗教之一派,请问产生这种消极思想之历史演变到底是什么大变动?

正确答案

先生对佛教之观念,认系印度宗教之一,以印度民族思想消极,则佛教当亦不能例外。提出质问,大致三点,
一、思想消极,
二、不重现实,
三、对时间认为是苦。
请分答之;
一、消极所指何事,语太笼统,亦提反问是指尊德性道问学耶?是移风易俗拯民水火耶?是高官厚财名闻利养耶?是攻城掠池杀人放火耶?是弑父弑君蠹国殃民耶?是巧取豪夺损人利己耶?是醇酒妇人跳舞博奕耶?略举七端,必指其一。兹请答之,佛戒饮酒邪淫,对上列第七是消极也。佛戒贪盗讲平等,对上列第六是消极也。佛戒不做国贼,不漏国税,又主一肩荷父,一肩荷母,对上列第五是消极也。佛教仁王护国,守疆息兵,对上列第四是消极也。佛弃四海百官,乞食化众,对上列第三是消极也。佛以头目脑髓,博施度众,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对上列第二则积极矣,佛为求学传法,剥皮作纸,析骨作笔,对上列第一则积极矣。佛教之积极消极,有佛教所持之理,今日时辈之积极消极,有今日时辈所持之理,各是其是,各尽其道而已。
二、不重现实,指人间修齐治平耶?指人生享受耶?按礼六方经,玉耶女经等,于处家处世,岂非修齐好范乎?孔子道不合则弃官而去,孟子不枉尺直寻,拒见诸侯,世间圣贤,尚不为富贵所淫,贫贱所移,况佛岂肯而枉大道,导众生以趋欲乎。
三、对时间认为苦,此觉者醒迷者之训,以乐属觉者,苦属迷者。迷者贪嗔存于中,杀盗淫妄形于外,求不得是苦,得而患失亦苦,爱别怨会,生老病死,宁云不苦。而觉者福慧二严,自然是乐,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无不是乐,故曰苦为迷者之训,实亦迷者处苦而不知也。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照达尔文物竞天择之理,是优胜劣败,纯依强弱而不依善恶。麒麟绝种,是因其仁,人类在太初时亦然,迨思想发达,乃归于得道多助的人;请就善恶之报,予以开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属于社会现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今某甲为菩萨,某一因缘之化身,出生为人,是此人死后其神识是否仍归并为某菩萨神识?或者独立成为另一神识再修另一菩萨佛?或者因其行愿未了且招来一身罪业仍受三界业力果报影响沉沦下界?‘一切众生皆佛子’此之谓欤?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人以思想造万物,然人之思想是自有吗?换句话说人的佛性是否为自有的?还是被造的?抑是由别的方法有的?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主要制定了哪些政策?()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一个制度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民族团结教育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应牢固树立哪三个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道教之学术思想以何为中心?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