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率驱动模式。强烈关注财政控制、成本核算、钱有所值和效率问题,关心信息系统的完善;建立更强有力的一般管理中心,采用层级管理和“命令与控制”的工作方式,要求明确的目标定向和绩效管理,权力向资深管理者转移;发展正式的绩效评估方法;强调对顾客负责,让非公共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以市场为基础,以顾客为导向,以及在边际上进行准市场实验;解除劳动力市场的规制,加快工作步伐,采用绩效工作制以及短期聘用合同;雇员自我调节权力减少,权力向管理者转移,吸收部分雇员参与过程,采取更透明的管理形式。
(2)小型化与分权模式。从早期强调以市场为中心向更成熟的准市场扩展,从计划到准市场的转个弯成为公共部门配臵资源的机制;从层级管理向合同管转变;较松散的合同管理形式;小战略核心与大操作边缘的分离,市场检验和非战略职能的合同承包;分权和小型化——公共部门领取薪金者大量减少,向扁平型组织结构转变;公共资助与独立部门供应相对分离,购买者和提供者分离组织以及作为一种新组织形式的购买型组织的出现;向影响式管理、组织网络形式转变,重视组织战略,服务系统灵活多变。
(3)追求卓越模式。在由下而上的形式中,强调组织发展和组织学习,将组织文化看做是组织发展的黏合剂;强调由结果判断绩效,主张分权和非中心化。在由上而下的形式中,努力促进组织文化的变迁,管理组织变迁项目;重视领导魅力的影响作用;公司口号、使命、声明和团结的加强;明确的交往战略。
(4)公共服务取向模式。主要关心提高服务质量,强调产出价值,但必须以实现公共服务使命为基础;在管理过程中反映使用者的愿望、要求和利益,以使用者的声音而非顾客的退出作为反馈回路,强调公民权理念;主张将权力转移到民选的地方委员会;强调对日常服务提供的全社会学习过程;要求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公共服务的使命与价值,强调公民参与和公共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