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同程度地重视对西部地区的开发与管理。判断下列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反映封建经济繁荣时期景象的历史古迹是()①秦始皇陵兵马俑②云冈石窟③龙门石窟④莫高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按照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19世纪40—70年代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对中国农业文明造成冲击,推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其主要表现。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倍受世界关注。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我国政府为了推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保护西部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③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希腊的强邦(斯巴达和雅典)即使在鼎盛时期也仅仅是个称霸的盟主,并没有用武力去吞并邻邦,希腊世界始终是一个小国林立的城邦世界,而绝大部分希腊城邦在政治上都不同程度的具有民主色彩。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的趋势却是一统天下,中央集权,最终建立君主专制的大帝国。这其中的原因如何?请你尝试分析。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音乐艺术里,旋律就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其中各音的时值不同、强弱不同、高低不同等。对音乐旋律的构思,既要分析各个要素,又要把它们有机的联结起来,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具有感人力量的音乐作品。这说明() ①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属性构成的 ②事物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结而构成的 ③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其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又要从整体上综合把握 ④只有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的住处周围长满了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因而他在画竹时,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快速地画出各种各样生动逼真的竹子。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