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余华小说的风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叙事革命,一是语言试验,一是生存探索。 在叙事上打破小说原有的叙事规则,无限度地扩展小说表现的自由度,并多以感觉化的叙述代替描写。在语言上追求游戏化的效果,表现出形式主义的特征。在生存探索中突出生存的“冷酷”和“残忍”,作家往往以冷静、客观、零度情感的方式来表现生存的面目。 具体到《许三观卖血记》,因为是余华转向后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虽然同他早期的先锋小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基本风格是一致的,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叙事的特点。《许三观卖血记》在叙事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对白。用对白来交代叙事背景、故事情景和结构转换,也用对白来呈现人物的特征、性格和行为,对白成了叙事本身,离开了对白,叙事就不存在了。如十八章开头:许三观对许玉兰说:“今年是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大跃进,在炼钢,还有什么?我爷爷、我四叔他们村里的田地都被收回去了,从今往后谁也没有自己的土地了,田地都归国家了,……”显然这里对白是交代小说的背景和故事的情景。再如,当许三观得知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时,他决心报复许玉兰,报复的方式是不做家务。作品有这样一段对话: “许三观,家里没有米了,只够晚上吃一顿。这是粮票,这是钱,这是米袋,你去粮店把米买回来。” 许三观说:“我不能去买米,我现在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一回家就要享受。你知道什么叫享受吗?就是这样,躺在藤塌里,两只脚架在橙子上……” 许玉兰说:“许三观,我正在洗床单,这床单太大了,你帮我揪一把水。” 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塌里,我的身体才刚刚舒服起来,我要一动就不舒服啦。” 许玉兰说:“许三观,你来帮我搬一下箱子,我一个从搬不动它。” 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塌里享受呢……” 许玉兰说:“许三观,吃饭啦。” 许三观说:“你把饭给我端过来,我就坐在藤塌里吃。”上述对话中,许三观的心理、性格和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
第二、大量的重复。在作品中大量运用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的重复,像鲁迅的《祝福》中的重复一样。如许三观的三个儿子长大后,城里许多认识许三观的人,在二乐的脸上认出了许三观的鼻子,在三乐的脸上认出了许三观的眼睛,可是在一乐的脸上,他们看不出来自许三观的影响,他们开始在私下议论,他们说一乐这孩子长得一点不象许三观。一乐这孩子嘴巴长得像许玉兰,别的也不象许玉兰。一乐这孩子的妈看来是许玉兰,这孩子的爹是许三观吗?一乐这颗种子是谁播到许玉兰身上去的?会不会是何小勇?一乐的眼睛、一乐的鼻子、还有一乐那一对大耳朵,越长越像何小勇了。这段话在作品中重复了两次,第一次是许三观初次听到,他将信将疑,并把三个儿子找来验明正身。后来又听到后,这段话就像苍蝇在许三观的耳边嗡嗡不停,弄得他心浮气躁,并打许玉兰求证。二是不完全重复,即文字不一定是完全的拷贝,意思上却没有什么不同。如第四章写许玉兰生孩子的故事。三次都重复地写许玉兰大喊大叫,破口大骂。再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许三观报复许玉兰的方式,而许玉兰发现许三观与林芬芳的事情后,同样以这种方式报复许三观。三是螺旋式重复,即文字上变化不大,意义上却一次比一次深刻,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如许三观六次卖血,首先是为自己娶到喜欢的女人,为积攒家业,为全家吃一顿好的,到后来为救一乐,到卖不出去。这六次卖血,每一次起因、结果不同,内在节奏不同,但六次卖血过程中都有相同的情节和语言的不断的重复。但许三观的苦难一次比一次惨烈,前几次还有一些诙谐,后面却只有凄厉,毫不掩盖。
第三、语言上的特点。《许三观卖血记》的语言典型地体现了余华的风格,即冷酷和残忍,作者以所谓的零度感情来讲述故事,以一种简练、冷静甚至残酷的笔调,形成一种残忍的诙谐和幽默,在令人发笑中让读者体味到苦难和辛酸。如许三观过生日时用嘴给全家人炒菜的情节,看后令人忍俊不禁,可笑过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深的苦涩和悲哀。
(简答题)
从《许三观卖血》看徐华小说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填空题)
90年代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填空题)
余华“世俗化叙事”时期的长篇小说主要有《()》《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
(填空题)
《许三观卖血记》有意强化对话并重复使用同样的语句,在小说结构和节奏上造成了一种( )的效果。
(简答题)
请谈谈余华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的基本内容和写作特点。
(简答题)
分析《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形象。
(填空题)
在《许三观卖血》中,许三观在他生日的晚上,躺在床上,()来为孩子解馋。
(填空题)
《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卖血经历不仅和一个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相连,还和当代中国的( )联系在一起。
(简答题)
分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语言风格。
(多选题)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