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度的商业化——多功能经济中心
至1949年,上海集中了11万户商家,工厂数达1万家,占当时全国工厂数的55%。形成了外滩金融区,以及与外滩垂直的南京路、金陵路、福州路以及淮海路等著名的商业街。城市发展以此连片商务区(CBD.为核心向外扩散。
2、布局模式——三界分治、五区分立
三界分治是指旧上海存在着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各自为政、互不隶属。五区分立是指上海旧城区被分割为五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公共租界、法租界、闸北、沪南、浦东。
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协调,租界区自东向西扩展,缺乏南北向直通干道,跨区道路不能很好衔接,交通线路、车辆型号不能互通,自来水不能联网等。此外功能杂处、分区不够明确。
3、住宅——居住分异现象明显
下层平民大多居住在棚户区,普通市民一般居住在里弄(包括各式旧式里弄和新式里弄),白领阶层居住在公寓住宅或花园里弄,上层人士则住花园洋房。
4、公共建筑类型的齐备和市政设施的近代化
上海是中国近代建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的集中地。形成了行政办公、文教、金融、体育、医疗、娱乐等一整套完备的建筑类型,煤气、水电、公共交通等近代市政设施比较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