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A)于2015年2月25日完成全部文本的草签,这将对中韩及东亚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中韩贸易概况 注:中韩自贸区一旦建成,预计对中国GDP增长将贡献1-2个百分点。中国向韩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同时,在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国继续保持优势。而韩国在电气、音像设备、光学、照相、医疗设备、汽车及其零附件等方面占据优势,将给中国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韩自贸区建成后,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正确答案
②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③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答案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中韩自贸区建成后,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属于措施类试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时可以从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开放朝看优化结构、拓宽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等方面回答。
相似试题
(单选题)
“文革”十年,对文化界的冲击是()。 ①样板戏盛行 ②自然科学研究几乎停止 ③迫害知名人士 ④出版业受冲击
(单选题)
中国是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2003年一2013年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十年被国际社会称为“黄金十年”;在第16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对中国与东盟未来的“钻石十年”提出了“2+7”合作框架。中国历来重视与东盟的合作,主要原因在于()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②东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合作前景广泛 ③能够使我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④“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
(单选题)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单选题)
在“我和中国这十年”网络调查中,“您认为民主政治这十年进程中最大的看点是什么?”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人民民主权利得到物质保障 ②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③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专政是对极少数敌人的统治
(单选题)
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 ①我国五十年代末期出现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②最新版的精美假钞 ③计算机算命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单选题)
2013年是中国一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被国际社会称为“黄金十年”。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对中国与东盟未的“钻石十年”提出了“2+7”合作框架。中国历来重视与东盟的合作,原因在于()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②东盟作为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影响范围很广泛 ③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④“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是人民权益彰显的十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探索,人大代表选举“城乡平权”等民主形式的完善,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
(单选题)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被国际社会称为“黄金十年”。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对中国与东盟未来的“钻石十年”提出了“2+7”合作框架。中国历来重视与东盟的合作,原因在于()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②东盟作为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影响范围很广泛 ③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④“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被国际社会称为“黄金十年”。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对中国与东盟未来的“钻石十年”提出了“2+7”合作框架。中国历来重视与东盟的合作,原因在于()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②东盟作为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影响范围很广泛 ③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④“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是人民权益彰显的十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探索等民主形式的完善,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