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工程考试建造师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简答题)

背景: 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堑段,长480m,挖深8~9m,右侧为顺层边坡,岩土层倾角为12°~15°,结构面内摩擦角为5°,黏聚力为12kPa。边坡加固防护方案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组织施工,于4月完成该路段边坡施工。 当年6月,在雨水作用下该边坡发生了部分滑坍,施工单位认为是原设计不合理所致,因此提出了下图所示柔性支护结构方案,并按相关程序报批变更设计。 【问题】 1.指出图中A、B分别代表的施工过程。 2.说明对该路段路堑护坡变更设计应采取的正确程序。 3.结合图中说明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的三种相互作用。 4.结合地质情况说明图中碎石层的作用。 5.结合示意图,说明“种植土+种草”有哪几种作用。

正确答案

1.A指开挖截水沟,B指开挖边沟。
2.一般工程变更程序:变更人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驻地监理工程师初审,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变更令,组织施工,办理结算;重要工程部位及较大问题需建设单位、设计、施工三方洽商,设计单位签发设计变更通知单。
3.格栅表面与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格栅孔眼对土的锁定作用,格栅肋的被动抗阻作用。
4.碎石层作用:隔离,排水,反滤层。
5.种植土+种草的作用:用于边坡稳定,迅速绿化边坡,稳固土层,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解析

本案例第1问考查路堑施工的工艺流程图。
本案例第2问考查设计变更的程序问题。本案例中边坡发生部分滑坍,施工单位可以提出设计变更,正确的变更程序为:施工单位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驻地监理工程师对变更进行初步审查,由总监签署变更令,组织施工,办理结算。若变更为重要工程部位及较大问题,则需建设单位、设计、施工三方洽商,由设计单位签发设计变更通知单。
本案例第3问考查土工格栅对土的加固作用机理。土工格栅加固土的机理在于格栅与土的相互作用。一般可归纳为格栅表面与土的摩擦作用、格栅孔眼对土的锁定作用和格栅肋的被动抗阻作用。三种作用均能充分约束土的颗粒侧向位移,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土体的自身稳定性,对土的加固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土工织物,可迅速提高地基承载力,加快施工进度,控制软基地段沉降量发展,缩短工期,使公路及早投入使用。
本案例第5问考查对边坡防护的掌握,本案例中边坡防护采用植物防护,种草防护的主要作用是加固边坡,稳固土层,使边坡稳定,快速绿化,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膨胀土深路堑施工宜采用的施工方案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某公司承建一段环城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线长16km,路面结构形式为双幅,上中下层厚度分别为4cm、5cm、6cm,每幅宽18.5m,下面层试验段铺筑长度为150m,消耗沥青混合料399.6t。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某公司承建一段环城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线长16km,路面结构形式为双幅,上中下层厚度分别为4cm、5cm、6cm,每幅宽18.5m,下面层试验段铺筑长度为150m,消耗沥青混合料399.6t。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某承包人承接了一段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路基填料为土方。为确保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项目部制定了施工方案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路基施工中特别强调了土方路基施工的如下质量控制关键点:(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2)保证填土材料合格。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某承包人承接了一段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路基填料为土方。为确保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项目部制定了施工方案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路基施工中特别强调了土方路基施工的如下质量控制关键点:(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2)保证填土材料合格。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软土地区路基施工案例答案解析题 1.背景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路面来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为主,其中K7+200~K9+800段,地表层土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0%~52%,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论证,决定采用砂井进行软基处理,其施工工艺包括加料压密、桩管沉入、机具定位、拔管、整平原地面等。完工后,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2.问题 (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资料所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列出砂井的施工工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要紧随开挖完成,当有困难时,应暂留厚度不小于()m的保护层。路堑基床表层应按设计设置封闭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0km的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226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出口段的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塌方危害,隧道进出口段均设置25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路床有软基处理,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了初期支护,支护采用了"潮喷法"喷射混凝土加锚杆的方式。隧道喷锚支护时,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强度,按相关规范要求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样按每组三个试块,共抽取36组,试验时发现其中有2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为设计强度为90%、87%,其他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检查中还发现,喷射混凝土局部有裂缝、脱落、露筋等情况。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通风、照明设施的施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0km的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226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出口段的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塌方危害,隧道进出口段均设置25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路床有软基处理,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了初期支护,支护采用了"潮喷法"喷射混凝土加锚杆的方式。隧道喷锚支护时,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强度,按相关规范要求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样按每组三个试块,共抽取36组,试验时发现其中有2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为设计强度为90%、87%,其他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检查中还发现,喷射混凝土局部有裂缝、脱落、露筋等情况。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通风、照明设施的施工。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