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吉努斯的《论崇高》是最早一部系统地研究崇高特征和崇高风格的重要著作。但这部作品被湮没千余载,在17世纪被重见天日,但在古典主义被奉为圭臬的时代,朗吉努斯所提倡的雄浑风格和强烈的热情,显然与古典主义精神相悖,因此这部著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到18世纪,由于启蒙思想家高扬理性,崇尚昂扬奔放的思想和热情,在欧洲普遍出现了某种期望通过斗争实现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渴望伟大的历史事件的氛围,于是“崇高”的概念在18世纪以后得以流行。然而朗吉努斯关于“崇高”的论述,实际是要找到“灵感”和“修辞”的一种平衡。他沿袭了古罗马修辞学“以修辞助雄辩”的传统,主张不但要学习修辞技巧,还要模仿那些具有伟大心灵的古代作家。但是柏克、康德、叔本华等关于“崇高”的界说,基本都是关注欣赏者所产生的“崇高感”,而只有朗吉努斯是从作品本身以及作者的方面分析如何创造出“崇高”。
朗吉努斯的理论对古罗马时代可能也没有任何影响,其“崇高”的侧重点与后世一般而言的“崇高”有很大区别,后世讨论的崇高一般都是关注欣赏者的“崇高感”,例如利奥塔德《艺术论坛》之中用“崇高”为后现代主义艺术辩解,这也是肇始于康德关于“崇高”的分析。
(简答题)
是否可以说明朗吉努斯的《论崇高》是后世关于“崇高”之讨论的源头?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