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了,录取标准总成为问题。唐朝科举考试考诗赋,宋朝则考“经义”,即仁义道德,演变到明朝,又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八股取士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意在()
A明朝政府希望通过八股文来选拔真正的人才
B明朝政府通过八股取士来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
C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
(单选题)
北宋前期,皇室成员的宗子们,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权。到了南宋,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这说明宗室科举()
(单选题)
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①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②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④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
(单选题)
宋初明令禁止商人参加科举考试:“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所属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到了英宗时期,“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听取解。”商人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材料主要反映了()
(单选题)
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单选题)
科举制度考试开创了以考试选拔人才的先河。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的原则。它正式创立于()。
(单选题)
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单选题)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精神下,高考从未停止过改革:从1977年高校招生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到1990年第一次全面推行标准化考试,使考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从2001年取消对考生年龄和婚姻状况限制,到2003年为了避免天气炎热,考期提前一个月,再到2007年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广东2008年高考改革为“先出成绩后填志愿”„„高考改革体现了()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③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单选题)
据清代有关资料统计,当时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3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44%。这一社会流动的速率,同20世纪号称自由之邦的美国大体相当。这种“社会流动”()①为民众提供了参与权力的平台②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③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生机和活力④有利于政府网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