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一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
材料二: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材料三: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据黄益平《欧元危机》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欧洲“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经济原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意义方面评述“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材料一: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一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 材料二: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材料三: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据黄益平《欧元危机》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
(简答题)
材料一: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一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 材料二: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材料三: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据黄益平《欧元危机》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意义方面评述“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单选题)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简答题)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一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的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材料二图二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材料三图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简答题)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一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的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材料二图二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材料三图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简答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