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背景材料:
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容标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标准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部分内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有些反应是吸热反应,有些反应是放热反应。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认识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2-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2-2】
将约20g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g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
【实验2-3】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问题: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用教学流程图简要表示本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4)简述【实验2-2】中的实验现象。
正确答案
①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②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③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体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
②通过从微观角度的分析,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③通过温度计的使用,领会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化学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能量转化,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能量守恒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获取知识的态度。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原因及判断方法。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教学流程图
(4)现象:烧杯变凉,反应混合物成糊状,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的水结冰而与烧杯粘在一起。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片段。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其中的哪些? (4)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有效获取信息--信息的管理(初一)教学内容:①创建文件和文件夹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③创建快捷方式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为本节课设置导入环节,要求能激发学生兴趣。
(简答题)
背景材料: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本。请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节选。
(简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标准: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1》“离子反应”的部分内容: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不仅如此,如果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能导电。这种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作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如,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水分子作用下,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脱离NaCl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图2-9),NaCl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为方便起见,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 HCl、H2SO4和HNO3都能电离出H+,因此,我们可以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作酸。 【思考与交流】 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学过电离的初步知识。
(简答题)
课题:“利用Frontpage2000”本课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是:如何新建一个站点以及利用表格来布置网页,操作的内容比较多:插入表格、字母、动画、背景、音乐、超链接等。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请针对这节课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