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题干)

本题共计 4 个问题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简答题
1

列举19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两大思潮: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原因:工业革命,社会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启蒙运动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评价:(从本质上看)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政纲仍是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倡公平正义,获得民意,赢得选举;(从手段上看)该纲领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节了利益分配,完善福利制度;(从影响上看)这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解析

结合二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资产阶级代议制下政党赢得选举的需要,从本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简答题
3

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

正确答案

国内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国际环境:十月革命的道路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的示范效应;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对西方模式的反思等。

答案解析

国际环境方面,十月革命的胜利、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成功,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正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中。国内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迷茫的中国人指明方向。
简答题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正确答案

含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评分说明:仅答“市场经济体制”不给分。
认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立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答案解析

第一小问,“模仿的”社会主义是指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对比中国、苏联、美国经济模式的探索,可见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不同国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①形而上学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和”,其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贵君轻、厚德仁民”的民本精神、“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道精神,下列理念中与这一传统文化思想的一致的有() 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近年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审计“风暴”、新闻发言人制度、“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已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社会的这一变化,你会选择()。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1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推出“买房,你够理性吗?”网上问卷调查。在回答“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先租后买”这一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1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推出“买房,你够理性吗?”网上问卷调查。在回答“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先租后买”这一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并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有()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江苏华西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华西村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回答 “两头一致”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是指()。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是指()。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