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简答题)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清实录》等
(简答题)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清实录》等
(单选题)
史称武则天为了称帝,授意法朗、薛怀义等和尚于载初元年(689)著《大云经疏》,说弥勒菩萨为化渡众生变为女身,“当王国土”,武则天称帝后,即下令各州建()。
(单选题)
唐代武则天后,偶尔举行殿试。到了()代殿试已经制度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因落第考生告发考官录取不公,太祖下令召集及第与未及第考生若干人重新测试,从此殿试即成定制。
(简答题)
清代钱泳《履园从话》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山西太原有家酒馆以相当残忍的方法烹调驴肉,以至于客人们吃的心满意足走出酒馆时,那驴还没有断气。至乾隆四十六年终于由地方官吏下令禁止,业主也受到应得的惩罚。地方官吏的禁止行为体现了《孟子》的那种思想?
(单选题)
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人诬告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很生气,下令刘祎之停职审查。办案人员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签发的敕书(命令)结果刘祎之很愤怒也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不经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死”。对上述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单选题)
公元702年,为了加强对天山北部的管辖,武则天在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公元()年又将其晋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和巴尔喀什湖的广大地区;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单选题)
武则天于690年称帝,改国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