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简答题)

背景材料: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万里长城在中国,故宫在中国北京。辨题: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正确答案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是相对静止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绝对不运动。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我们不能以物质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因此,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解析

做好辨析题关键是找出辩点,答案要全面,既要回答题目的合理性,又要回答其错误并改正,还要回答解决问题的措施。本题辨析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可知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点评:解答辨析题对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回答辨析题总体上要求“有辨有析、辨析结合。”即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残缺点。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这种观点() ①否认了静止是绝对的 ②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③不明白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④肯定了运动是有条件的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有人说,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有关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是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从西藏和平解放的那一天起,中央政府和全国兄弟省市对西藏的援助和支持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央对西藏投资770亿元。这说明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各地开展各种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经风雨而弥艳。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月6日是农历壬申年的第一天。对于上海市民来说,这是一个不缺少爆竹声的新年,枪炮声从大年夜一直持续到天亮。在苏州河(流经上海市区的一条河流)以北,战争还在继续”。与材料中“战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45年之后的1885年,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位作家的葬礼。这位作家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举国哀悼。也许,这是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受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为其送行。经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摘自《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3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一谈你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的看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45年之后的1885年,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位作家的葬礼。这位作家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举国哀悼。也许,这是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受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为其送行。经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摘自《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3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45年之后的1885年,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位作家的葬礼。这位作家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举国哀悼。也许,这是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受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为其送行。经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摘自《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3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