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规范》10.8节规定了牛腿的计算,有以下问题: (1)在计算纵向受力钢筋的总截面面积时,规范规定"当口<0.3h0时,取α=0.3h0",那么,a<0时如何处理?是取α=0.3h0吗? (2)规范规定,"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按牛腿有效截面计算不应小于0.2%及0.45fr/fy、也不宜大于0.6%……",如何理解?是利用bho计算最小配筋率吗?
正确答案
笔者认为,从力学概念看,后一种做法比较合适。这是因为,规范对牛腿的计算是基于如图2-1-9的桁架模型。
取z=0.85h0,αzs/(0.85h0)=0.2,则可得到《混凝土规范》的式(10.8.2)。
可见,规范的式(10.8.2)是默认a>0的,也就是说,并未考虑a<0这种特殊情况。
对于第二个问题,经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规定按"全截面"计算,2002版修改为按"有效截面"。笔者认为,这里计算最小配筋率时取bh0,或许是考虑到如此配筋根据实践经验已经足够。
"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是取规范式(10.8.2)计算出的Azs,还是取其中的,笔者见到的各种资料并不统一。从字面看,是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按其计算。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如何理解《砌体规范》5.2节规定的"局部受压"计算?
(简答题)
《混凝土规范》7.7.4条也有基础受冲切的计算,但是和《地基规范》的规定稍有不同,如何理解?
(单选题)
支承屋面梁的柱牛腿,如下图所示,宽度b=400mm,屋架在牛腿上的支承长度为200mm,竖向力作用点到下柱边缘的水平距离a=300mm(已考虑安装偏差20mm),外边缘高h1=h/3(h为牛腿高度),牛腿底面倾斜角α=45°。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竖向力Fvk=450kN,竖向力的设计值Fv=580kN,同时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水平拉力Fhk=120kN,水平拉力的设计值Fh=168kN,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HRB335级,as=40mm,箍筋为HPB300级钢筋。
(单选题)
支承屋面梁的柱牛腿,如下图所示,宽度b=400mm,屋架在牛腿上的支承长度为200mm,竖向力作用点到下柱边缘的水平距离a=300mm(已考虑安装偏差20mm),外边缘高h1=h/3(h为牛腿高度),牛腿底面倾斜角α=45°。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竖向力Fvk=450kN,竖向力的设计值Fv=580kN,同时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水平拉力Fhk=120kN,水平拉力的设计值Fh=168kN,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HRB335级,as=40mm,箍筋为HPB300级钢筋。
(简答题)
《混凝土规范》的7.3.11条规定了柱子的计算长度,表7.3.11-1中的"排架方向"指的是哪一个方向?另外,计算l0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单选题)
支承屋面梁的柱牛腿,如下图所示,宽度b=400mm,屋架在牛腿上的支承长度为200mm,竖向力作用点到下柱边缘的水平距离a=300mm(已考虑安装偏差20mm),外边缘高h1=h/3(h为牛腿高度),牛腿底面倾斜角α=45°。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竖向力Fvk=450kN,竖向力的设计值Fv=580kN,同时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水平拉力Fhk=120kN,水平拉力的设计值Fh=168kN,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HRB335级,as=40mm,箍筋为HPB300级钢筋。
(简答题)
《混凝土规范》的7.5.8条,规定h0取斜截面受拉区始端的垂直面有效高度,请问,这个起始端的位置在哪里呢?从图7.5.8中看好像起始端离变截面处有一段距离。
(单选题)
支承屋面梁的柱牛腿,如下图所示,宽度b=400mm,屋架在牛腿上的支承长度为200mm,竖向力作用点到下柱边缘的水平距离a=300mm(已考虑安装偏差20mm),外边缘高h1=h/3(h为牛腿高度),牛腿底面倾斜角α=45°。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竖向力Fvk=450kN,竖向力的设计值Fv=580kN,同时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水平拉力Fhk=120kN,水平拉力的设计值Fh=168kN,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HRB335级,as=40mm,箍筋为HPB300级钢筋。 若截面的有效高度h0=810mm,则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As最接近于()mm2。
(简答题)
《混凝土规范》3.3.2条的条文说明指出,悬臂构件容易发生事故,对其挠度"从严掌握"。那么,"从严掌握"是如何体现的呢?从表中看,计算跨度按2倍取用好像宽松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