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题干)

本题共计 2 个问题

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XXX,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将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谨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简答题
1

材料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正确答案

材料中,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对学生起到奠基作用。材料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阐述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正确答案

启示:
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
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琅琅。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问题: (1)材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什么特点? (2)你从这则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 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2)案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预备铃刚响,班主任王老师就走进了教室。他看了一下黑板,上面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头一拧,问道:“今天谁值日?”结果没人回应,这时王老师火冒三丈,大声问:“今天到底谁值日?”此时,从班级后面的座位上站起一位男生,他的成绩不好,经常拖班级后腿,只见他坚定地走上讲台,拿起黑板擦便擦了起来。由于用力过大,弄得教室粉尘飞扬,王老师不满地说:“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造成的后果。”这时有同学小声说“今天不是他值日”。就在这时前排有个学生缓缓地站起来说:“老师,今天……是我……我值日。”王老师一看该同学是班里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便说:“你先坐下,下次注意。”话音刚落,王老师就听到有同学在窃窃私语:“班主任就是偏心。”“上次×××没值日老师就没罚他。”“我没值日的时候老师就罚我了。…他成绩不好,活该受罚。”听到这里王老师心里微微一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预备铃刚响,班主任王老师就走进了教室。他看了一下黑板,上面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头一拧,问道:“今天谁值日?”结果没人回应,这时王老师火冒三丈,大声问:“今天到底谁值日?”此时,从班级后面的座位上站起一位男生,他的成绩不好,经常拖班级后腿,只见他坚定地走上讲台,拿起黑板擦便擦了起来。由于用力过大,弄得教室粉尘飞扬,王老师不满地说:“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造成的后果。”这时有同学小声说“今天不是他值日”。就在这时前排有个学生缓缓地站起来说:“老师,今天……是我……我值日。”王老师一看该同学是班里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便说:“你先坐下,下次注意。”话音刚落,王老师就听到有同学在窃窃私语:“班主任就是偏心。”“上次×××没值日老师就没罚他。”“我没值日的时候老师就罚我了。…他成绩不好,活该受罚。”听到这里王老师心里微微一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结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在上同一节画苹果的课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什么差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那年的夏天尤其的热,蝉在树上不停地鸣。早上七点,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琅琅。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看到一个男生戴着耳钉,穿着非主流的衣服。我大声说:"××,你不知道校规规定不能穿奇装异服吗?"忽然,我听到有人嘀咕:"……你自己也染头发,还穿高跟鞋了。"我看到旁边的一个女同学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我穿着高跟鞋嗒嗒地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我亚麻色的长发经常披在肩上……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问题:(1)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 (2)上述材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一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一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结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在上同一节画苹果的课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什么差异?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