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财经
(简答题)

试设定一些基本前提条件,分别对通货膨胀的种种效应进行数量分析。

正确答案

(1)强制储蓄效应
假设:一个社会中有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每个部门持有100万元;该社会的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商品,每个售价1元,若三个部门均把所有资产都用来购买这种商品,则每个部门均能消费100万个。可将货币数量看作名义收入,商品数量看作实际收入。
现在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300万元,央行增发了300万元货币,使整个社会货币总量增加一倍。此时,家庭和企业仍是各持有100万元(名义收入不变),政府则持有400万元。由于整个社会的商品生产已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货币的增加只能导致该种商品价格上涨,由于货币总量是原来的2倍,则该种商品的价格也变为2元(通货膨胀率100%)。
如果家庭和企业仍按原来的模式(即把所有货币都用来购买这种商品)进行消费,则只能各自获得50万个该种商品(实际收入减少),此时,政府可以用其所拥有的400万元获得200万个该种商品。政府的消费量增加了100万个,刚好是家庭和企业减少的消费量的和。这减少的一百万个商品就是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的强制储蓄部分
(2)收入分配效应
假设:一个社会只有工人和企业家两个群体,工人的收入来源是工资,而且工资数额基本固定,不能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立即变化;企业家的收入来源是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随企业利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该企业的生产成本只有原材料成本和工人工资,规定企业家的收入是企业净利润的10%。
初始时刻,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个售价20元,原材料成本为每个10元,设该企业每月销售量为100万个,每月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总额为500万元,则企业每月净利润是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企业家可获得500万元*10%=50万元的收入。这时各群体的收入的名义值和实际值相等。
在某一时刻,通货膨胀发生,设通胀率为100%。
此时,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变为40元/个,原材料成本为20元/个,设销售量不变,仍是100万个/月。由于工人工资固定,暂时不能随物价变化而调整,总额仍是500万元/月。则此时企业每月净利润是4000万元-2000万元-500万元=1500万元,企业家可获得1500万元*10%=150万元的收入。
通货膨胀发生后,工人的实际收入变为500万元/(1+100%)=250万元,减少了250万元;而企业家的实际收入变为150万元/(1+100%)=75万元,增加了25万元。由此可见,通货膨胀使收入在社会不同群体之间重新分配,靠固定工资生活的工人的实际收入减少,从企业利润中获得收入的企业家的实际收入增加。
(3)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假设:一个人有10000元存款,30000元负债,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12000元。
当不存在通货膨胀时,其资产净值之和为-8000元(负债为负值)。这时的资产净值既是名义值,也实际值。
某时刻出现了通货膨胀,设通胀率为100%。为简化分析,不考虑利息因素,该人资产的名义值是10000元存款,30000元负债,货币值可变资产变为12000元*(1+100%)=24000元,总资产名义值为4000元;而实际值为,存款:10000元/(1+100%)=5000元,负债:30000元/(1+100%)=15000元,货币值可变资产其实际值仍为12000元,则实际资产净值为2000元。
通货膨胀使不同种类资产的实际价值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即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多选题)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作出的设定。其包括()。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物品和服务销售的()市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公式。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的存在条件,如空间、时间、计量尺度等以及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假设,并以次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总结各派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前提条件与核心内容的异同?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提出了应当具备的一个前提三项基本条件。其中三条件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收益途径的含义和基本前提条件。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成本法评估的基本前提条件主要是()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应具备的基本前提条件为()。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