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历史学
(简答题)

简述贝多芬的生平及创作。

正确答案

(一)、波恩时期
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是贝多芬度过他人生最初的22年的城市,早年的贝多芬虽然面对的是粗暴的父亲,破落窘困的家境,但恶劣的环境却培养并增强了贝多芬顽强坚韧的性格及独立自主的意识。
(二)、维也纳时期
从1792年贝多芬赴维也纳到1802年贝多芬创作《第三(英雄)交响曲》之前,可以作为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前两部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包括“悲怆”、“月光”、“暴风雨”在内的20首钢琴奏鸣曲,一系列变奏曲等室内乐作品。在这10年里明显的确立了个人风格。与此同时,贝多芬经历了人生和命运的巨大痛苦和考验。1802年,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痛苦地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但是他终于战胜了自我,度过了危机,走过这个阶段,他决定“与命运抗争”,从而走向音乐创作高峰。
(三)、创作成熟时期
《第三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大量杰作在这时期产生,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从“瓦尔德斯坦”到第26首“告别”的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奏鸣曲,从“拉祖莫夫斯基”到作品74、95等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作品,还有为戏剧、歌剧以及芭蕾舞剧写的管弦乐配乐及序曲,如《埃格蒙特》等。
《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它的恢宏气势使交响套曲这种18世纪的传统性形式大大地充实并向前发展。第一乐章的快板奏鸣曲式集中显示出贝多芬大胆的独创意识,主体冬季的展开与贯穿原则得到充分发挥,各部分的独立作用和互相之间的关系大大加强。“展开部”篇幅大大扩展,调性宽阔,充满戏剧性。第二乐章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非常流行的“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采用谐谑曲,速度极快。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贝多芬采用了双主题的变奏手法,整个乐章以普罗米修斯主题的充分展示和最终肯定作为主线。《第三(英雄)交响曲》高扬着英雄主义精神,它所昭示的气质与风格也渗透在同时期的大量作品中。
《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取材于法国作家布依的剧作《莱奥诺拉或夫妇之爱》,于1805年首演,割据主题是英雄的意志和爱情的力量。
《埃格蒙特》是贝多芬在1809年为歌德的悲剧《埃德蒙特》写作的戏剧配乐。 献给拉祖莫夫斯基的三首四重奏可以作为贝多芬中期四重奏的典型,它采用了俄罗斯的民歌曲调。这三首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各具不同的格调,具有充分发展的戏剧性质开部和尾声。
(四)、创作晚期
主要作品有《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一批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
《D大调弥撒》是大型声乐、管风琴与乐队的作品。贝多芬自认为这部“庄严弥撒”是他最伟大的作品,庄严灿烂是这部宗教作品的艺术特征。《庄严弥撒》按照五段的常规格式,其中有优美的独唱、重唱段落,也有雄伟壮丽的合唱,乐队的配器十分精练。
《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顶峰。他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用独唱、合唱和管弦乐队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u”的伟大颂歌。贝多芬从曲式结构到旋律特征、和声配器等各方面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语言形式,也包括贝多芬自己
的前期作品在内。他理性地驾驭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将其紧密而合乎逻辑的组织在奏鸣交响套曲中,它所造成的庄严雄辉使《第九交响曲》成为贝多芬为人类文化所做的最光辉贡献。
(五)、总结
贝多芬以辩证思维的原则创造性地发展了古典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在广泛使用的奏鸣曲式中,贝多芬的主部和副部主题已具有真正的对比意义,展开部充满了矛盾,在尾声里主题发展的潜能再一次得到发掘。
贝多芬创作的套曲各乐章之间不再仅仅是对比并置的关系,在音乐具体表现手法上,简洁、粗犷的主题在他的笔下往往能获得巨大的发展。在他的音乐中,节奏变化丰富,和声不协和,调性不稳定的范围扩大。在配器上注重发挥铜管、木管乐器的作用。  贝多芬是18世纪古典主义的完成者,又是19世纪音乐的引路人。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贝多芬的创作、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巴赫的生平与创作。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若斯堪的生平与创作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吕骥生平介绍及代表作。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董其昌的生平及代表性画论思想著作。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贝多芬及他的著名作品。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杜甫诗歌创作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是在他生平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贝多芬创作的唯一的歌剧作品为()。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贝多芬创作的戏剧配乐有()。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