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人口远远少于中国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却是中国的1246倍。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农民贫困购买力低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注意题干“1853年”,这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们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然而他们所想往的美景没有出现。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达到使中国全境开放;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并且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AC不对,这属于次要原因;D不对,闭关锁国状态已被打破。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宣……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他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上述观点主要说明鸦片战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l0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表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700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绝对禁止进口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布;后来,又更加严厉地禁止买卖、穿着或拥有这些棉织品。”这材料充分说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在返销印度。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