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光线通过物体时,若全部通过,则此物体是透明的。若光线全部被吸收,则此物体为黑色。对于高聚物的晶态结构总是晶区与非晶区共存,而晶区与非晶区的密度不同,物质的折光率又与密度有关。因此,高聚物的晶区与非晶区折光率不同。光线通过结晶高聚物时,在晶区界面上必然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不能直接通过,故两相并存的结晶高聚物通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如聚乙烯、尼龙等。当结晶度减小时,透明度增加。对于完全非晶的高聚物,光线能通过,通常是透明的,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另外,结晶性高聚物要满足充要条件(化学结构的规整性和几何结构的规整性、温度和时间)才能结晶,否则是不可能的。PE由于结晶能力特别强,用液氮(-196℃)将其熔体淬冷也得不到完全非晶体,总是晶区与非晶区共存,因而呈现半透明。PET是结晶能力较弱的聚合物,将其熔体淬泠,由于无足够的时间使其链段排入晶格,结果得到的是非晶态而呈透明性。PS没加任何说明都认为是无规立构的。无规立构的PS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结晶,所以呈现透明性。
(2)PET在接近Tg进行拉伸,由于拉伸使得大分子链或链段在外力的方向上取向而呈现一定的有序性,使之容易结晶。由于结晶,使之由透明变为浑浊。拉伸有利于结晶,在热力学上是这样解释的:根据△G=△H-T△S,已知结晶过程是放热和有序排列的过程,所以△H﹤0,△S﹤0。要使得结晶过程自发进行,势必要求△G﹤0,即∣△H∣﹥-T∣△S∣,也就是说,∣△S∣越小越好,设未拉伸的非晶态的熵为Sa,结晶后的熵为Sc,拉伸后非晶态的熵Sa′。显然,拉伸的试样△S′=Sc-Sa′,末拉伸试样的△S′=Sc-Sa。那么就有∣△S∣﹥∣△S′∣(因为Sa′﹥Sa),故拉伸有利于结晶。
(简答题)
(1)将熔融态的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淬冷到室温,PE是半透明的,而PET和PS是透明的。为什么? (2)将上述的PET透明试样,在接近玻璃化温度下进行拉伸,发生试样外观由透明变为浑浊,试从热力学观点来解释这一现象。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将下列三组聚合物的结晶难易程度排列成序: (1)PE,PVC,PS,PAN;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己二酸乙二酯; (3)尼龙-66,尼龙-1010。
(简答题)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平衡熔点Tm0=280℃,熔融热△Hu=26.9kJ/mol(重复单元),试预计相对分子质量从10000增大到20000时,熔点将升高多少度?
(简答题)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平衡熔点Tm0= 280℃,熔融热△Hu= 26.9千焦/摩尔重复单元,试预计分子量从10,000增大到20,000时,熔点将升高多少度?
(简答题)
写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聚乳酸、天然橡胶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分子式及单体结构。
(填空题)
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玻璃化温度比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的玻璃化温度()。
(单选题)
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时,当铁的含量超过()时终点模糊,可用对苯二酚将其还原成亚铁消除干扰。
(单选题)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存放过程中常加入对苯二酚,其作用是()。
(填空题)
BPO在高分子合成中是(),对苯二酚加在单体中用作()。
(填空题)
工业上生产涤纶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先使对苯二甲酸()、然后(),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