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有不少化学教师做"口含玻璃管对包裹了过氧化钠的棉花吹气,棉花燃烧"的实验,从而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过程: (1)在一个500mL的烧杯里粘一段蜡烛头,再倒放一只50mL的小烧杯,小烧杯上放一片铁片,防止棉花燃烧把小烧杯烧裂,点燃蜡烛,把包了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在小烧杯上,用沉浮式气体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随着二氧化碳向大烧杯里注入,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片刻后棉花燃烧起来。 (2)在大烧杯里也作如图1的准备,沉浮式气体发生器的配重盒里放入浓硫酸(如图2所示),让生成的二氧化碳气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再注入大烧杯,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而棉花不能燃烧。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两组实验,可以看出实验成功(棉花燃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试说明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1)在第1组实验里,二氧化碳气没经过干燥处理,棉花能燃烧起来。在第2组实验里,二氧化碳气经过干燥处理,棉花不能燃烧。我们可作这样的假设: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过氧化钠不与干燥的二氧化碳反应;通常情况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但在水蒸气催化作用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有氧气生成,因而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水的存在。
(2)演示过程可以边演示边讲解,促进学生思考。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实验之前要做好实验分析、实验演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演示实验要保证每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和要注意实验安全问题、处理好意外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规范、标准的实验操作。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不少化学教师做“口含玻管对包裹了过氧化钠的棉花吹气,棉花燃烧”的实验,从而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过程: (1)在一个500mL的烧杯里粘一段蜡烛头,在倒放一只50mL的小烧杯,小烧杯上放一片铁片,防止棉花燃烧把小烧杯烧裂,点燃蜡烛,把包了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在小烧杯上,用沉浮式气体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随着二氧化碳向大烧杯里注入,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片刻后棉花燃烧起来。 (2)在大烧杯里也作如图1的准备,沉浮式气体发生器的配重盒里放入浓硫酸(如图2所示),让生成的二氧化碳气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再注入大烧杯,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而棉花不能燃烧。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2组实验,可以看出实验成功(棉花燃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试说明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关系,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两支蜡烛,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 (2)学生就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3)实验探究。 (4)根据实验现象继续讨论,得出结论。 (5)后续思考。 问题: (1)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分别介绍你将如何调控、处理(1)(2)(3)(4)中描述的场面。(2)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给学生设计后续思考活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为了证明烟气中含有二气化碳和一氧化碳,依次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炽热的氧化铜,④澄清的石灰水。④中变浑浊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考试结果】部分学生回答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或者有二氧化碳的生成。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片段。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其中的哪些? (4)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 引入--淡化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突出知识与用途的结合。 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 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的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案自学、小组展示 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案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它有弱氧化性,利用学案和课本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 交流与反馈 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同学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 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并归纳在学案上。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 引入--淡化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突出知识与用途的结合。 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 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的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案自学、小组展示 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案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它有弱氧化性,利用学案和课本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 交流与反馈 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同学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 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并归纳在学案上。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做出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一位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教科书中出现了杂化的概念。这位新教师犯愁了:这个概念该怎么讲,学生能明白吗?问题:(1)请问杂化属于化学知识的哪一种类型,它可能出现在哪个模块的教科书中?(2)进行这类化学知识教学有哪些策略?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